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05-107
“文化——语言”研究是一种立足于语言学而又导入了文化因素的语言研究方式,故称为文化链接下的语言研究。本文分析了这种语言研究方式的类型及主要研究方法,并且在对以往的“文化——语言”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这项研究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112-116
将韦伯的法律社会学视为一种法律文化研究或者将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的理想类型方法同法律文化研究相关联,并非是当然的和无需证明的。通过梳理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以及探究当下法律文化研究的问题和进路,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相关性:首先,二者都试图采取一种社会学的视角看待法律并将社会学方法运用到法律研究中;其次,二者共同面对着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亦即"如何对法律观念进行客观探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欣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88-97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城市化浪潮和市场化竞争中有其自身的适应逻辑。农村四代同堂家庭虽具传统大家庭同居共食之形,但其价值伦理已经发生权变。即家庭内部以核心小家庭为中心,通过分财独立和空间区隔保持代际成员之间的自主性;代际之间以子代核心小家庭为重心进行资源倾斜,形成亲子关系倒置的理性化关系格局。面对城市化压力和市场化竞争,农村四代同堂家庭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代际分工中形成情利一体的伦理共同体,究其本质是以核心小家庭辐射大家庭的代际关系实践,体现了农村家庭积极理性化的权变策略。 相似文献
4.
单位制的消解与社区的整合及变迁——以甘肃省G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个单位型社区的变迁为个案,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从社区文化、社区参与以及制度性作用这3个要素分析单位制度对社区变迁过程和社区内部整合的影响,反映出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单位社区的消解以及单位社区走向城市社区的必然趋势。单位社区的转型,对我国现代城市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描述这一单位社区的变迁,进而引发思考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转变,并从单位、居委会和社区自治组织三个方面出发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之后,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构成当时欧洲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巴特是其中一位重要代表.与法兰克福学派从思辨角度批判大众文化不同,巴特主要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方法入手,揭示经过大众传媒这一中介后,大众文化如何将自己建构为一种符号机制,并在日常生活中将人们吸收到这个体制的过程.巴特认为,这不再是人直接被物所支配,而是人被符号创造出来的虚像所支配,这是现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流行体系>是巴特结合结构语言学方法分析大众文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张锡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分析热熵和信熵的科学含义,指出物熵和信熵是宇宙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两个基本参量。提出包含心熵和社会熵在内的熵的一族。指出通常的四维时空加上物熵维和信熵维所组成的六维时空是熵的世界观的形象表述。提出耗散系统的统一熵流图是源事理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在根本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 ,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成为调整财政支出范围的关键 ;解决目前财政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 ,调整财政支出政策的范围 ,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化:理工科校园文化的主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理工科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让科技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只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和专业教师在学生科研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政策、制度和载体保证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并以多途径、多层面的科普、科研活动作为理工科校园文化的首位建设内容;科技文化主流与人文文化的兼容互动;才能创造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王蒙自传》是一部颇有影响的传记文学。作者以自己生活经历为线索串联起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形成一幅内容丰富、信息驳杂的历史文化画卷。《自传》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无论是社会叙事、家庭叙事,还是自我叙事,都坚持说真话、揭示真相这一原则,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品格和极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