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是20世纪中美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而独特的人物,其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1950-1987年)间一度受到“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控制,长期被误解、误读,甚至被遗忘和抛弃.改革开放后,赛珍珠作品在中国才逐步“解禁”,对赛珍珠的评价也逐渐趋向客观理性.  相似文献   
22.
通过分析汉语中“A的B”结构以及A与B之间语义上的联系,探索了英汉翻译中这类结构 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3.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 .在植物配置上要遵循和讲究科学性 ,艺术性 ,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 ,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  相似文献   
24.
The paradoxes in the work of teaching in French vocational education stem from the “symbolic closure” of these secondary schools. The latter, given the mass enrollment in general secondary schools, receive students marked by their failure in middle school. This has created a distance with the students' social and family environment and with firms, even though the latter are supposed to be the destination where these students are bound. The work of these teachers is strongly marked by “subjective ordeals” related to their subordinate position in the school system, to a concern for keeping peace in the schools and to doubts about integrating students in the world of work. Might the work of these teachers not lead paradoxically to reasserting the “weight of the educational form” by including therein actions that are supposed to help students “mature” and develop an “appropriate school identity”? In this case,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he academic socializ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young people as much as their vocational training as such.  相似文献   
25.
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后人临摹、仿画了一系列此类纪实性画作,忠实反映了画者所处朝代的风物人情,其中也包含着建筑领域的信息。通过对比各版本《清明上河图》的概况,分别选取北宋张择端版、明朝仇英版以及清院本版的《清明上河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版本画中的六种主要建筑类型,即城门、寺院、官僚宅第、城市民居、酒肆店铺和虹桥,并分别对每种类型建筑进行纵向对比研究。以比对的结果为依据,阐述了宋、明、清三朝建筑的部分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26.
从文化类型上看,周文化是信念文化,重视彼岸性天命、德性精神、礼乐象征体系;秦文化是责任文化,重视此岸性“公利”理性精神、法术势管理体系。周秦文化的类型特点为现代企业文化建构提供了借鉴。企业信念文化的建构,关键在于确立以经济使命为宗旨的共同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德性、确立企业文化象征体系;企业责任文化建构,关键在于确立物质利益机制、确立理性化管理机制、确立法术势结合的规范体系。信念文化为企业提供精神导向。责任文化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二者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7.
前审美解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解放的前提是审美本身的解放。为此,首先要解决现实的审美沉重,冲破物欲肉欲的束缚,改变大脑负担的偏重模式,善于释放脑潜能;其次要改变审美偏见,以人类的存活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为参照,从精神价值关系上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考察、感受、感悟美,在双方“心理完形”的无限追求中,既超越原始单个人有限的“圆满”,又超越现代单个人的虚空,使审美成为现代性主体在心灵深处和外在世界进行理想化交往,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良好精神实践方式;再次要把审美和传统的受动教育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8.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都市题材小说以及湘西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两相比照的过程中,基本肯定了湘西本土历经数千年不变的恒定文化因素("常"),而对湘西在朝现代转型过程中,自外而来并传染侵蚀的异质文化因素加以否定("变").从而让人感受到沈从文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不单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普遍意义,在国民道德建设方面也是完全适用的.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今,面向未来,是国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30.
“发愤说”中的“愤”在唐代以前专指作家创作前情感郁结于心的憋闷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既可由愤怒等否定性情感引起,也可由创作主体极度快乐的情绪造成;“发愤”则是指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来解除郁积在内心的憋闷情绪。“发愤说”很好地解释了作家进入正式创作前创作动力之所由的问题。“发愤说”滥觞于先秦的屈原,历经汉代的《淮南子》;司马迁、王逸的发展,降及有唐,孔颖达、韩愈等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