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1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26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83篇
丛书文集   1445篇
理论方法论   542篇
综合类   8810篇
社会学   528篇
统计学   36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836篇
  2006年   935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735篇
  2001年   739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钟无涯  颜玮 《城市观察》2012,(3):94-102
通过对深圳市1979—2009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与图表分析,描述深圳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指出了深圳开Z30年来虽经济成就斐然,但产业结构相比20世纪90年代仍无实质改变。文章依据分析思路认为深圳尤应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提升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形成更高效率经济增长方式并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体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2.
杜雁 《城市观察》2012,(1):86-96
佛山从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镇”到“珠三角制造业重地”,集合了历史文化、村镇经济、广州辐射的多重动力,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已历时近十年,佛山空间结构的演变,已成为中国快速城镇化值得探讨的生动案例。2002年底,行政调整后的佛山市在战略规划中确定了“2+5”的组团结构,而后又相继提出“中心组团”、“东平新城”的空间布局概念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与此同时佛山市下辖的南海区和顺德区也在进行适应产业提升的空间重新布局,貌似无序的村镇布局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能否不断加以改善并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本文试图以佛山活跃的村镇经济为背景,解析佛山空间形态形成的动力,探索行政意愿和市场导向共同作用下的空间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3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没有走出困境,总的判断是,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放缓,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2012年世界经济前景仍然不被看好,甚至有下滑的可能。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胀压力仍然较大、金融市场风险激增、欧债危机加剧、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受挫、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大多经济学家都对2012年世界经济充满忧虑。  相似文献   
134.
通过文献参阅,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性地分析集体耕作制时期,农地产权残缺、社会的高度封闭性及平均分配主义的影响和中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快速增长的诸因素和人口低生育水平反弹的压力基本消除。面对人口长期负惯性增长的新趋势,中国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35.
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口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因此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以人口为中心系统地分析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口变动主要从四个方面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的冲击,单从人口变动因素来看,中国经济还可能再持续增长二十年。  相似文献   
13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整体推进,构筑规划、建设、管理、技术、产业、社会和合作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系。未来上海应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以法律机制为前提,以政府监管机制为保障,以能力建设机制为基础,以社会参与机制为监督,按照"引逼结合、多方合力、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的原则,加快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主要途径有:完善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长效市场机制;推进分布式能源应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培育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先进制造理念。  相似文献   
137.
杨晔 《科学发展》2014,(7):9-18
中国式"新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增长与实体经济背离,也未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前政策的出发点,不应仅出于控制金融风险而对"新金融"加以限制,更多的还是应考虑如何加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上海"新金融"政策定位,应借助"新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为重点,以活跃和繁荣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体系为抓手,构建上海"新金融"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138.
《科学发展》2014,(6):38-44
上海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困境。为了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经济制度,上海亟需在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以点上的探索突破,带动面上的创新发展"。同时,为了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需强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指导;建立全市层面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的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申报和淘汰机制;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给予权限下放或政策倾斜;总结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经验,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9.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he collectivist‐democratic form of organization has presented a growing alternative to the bureaucratic form, and it has proliferated, here and around the world. This form is manifest, for example, within micro‐credit groups, workers’ co‐operativ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dvocacy groups, self‐help groups, community and municipal initiatives,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and in many nonprofit groups in general. It is most visible in the civil society sector, but demands for deeper participation are also evident in communities and cities, and the search for more involving and less bureaucratic structures has spread into many for‐profit firms as well. Building on research on this form of organization,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model of the decisional processes utilized in such organizations and contrasts these “Democracy 2.0” standards for decision making from the Democracy 1.0 (representative and formal) standards that previously prevailed. Drawing on a new generation of research on these sorts of organizations, this article and this special section discuss: (a) how consensus decisional processes are being made more efficient; (b) how such organizations are now able to scale to fairly large size while still retaining their local and participatory basis; (c) how such organizations are cultivating a more diverse membership and using such diversity to build more democratic forms of governance; (d) how such organizations are combatting ethnoracial and gender inequalities that prevail in the surrounding society; and (e) how emotions are getting infused into the public conversations within these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40.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has been a perennial source of contention, and issues regarding labor rights have been a visible aspect of this struggle. Despite the popular controversy about a potential “race to the bottom” regarding globalization and labor rights, the empirical record on these linkages remains mixed. Moreover, despit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globalization, extant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has focused purely on several specific face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uch as trade and FDI. We focus on two additional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soci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as well as a broadly based measur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xamine how they influence collective labor rights—both in terms of labor laws, as well as their enforcement in practice—in the developing world from 1986 to 2002. We find that all three facets of globalization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labor rights. Specifically,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decoupling of labor practices from extant labor laws; that is, labor practices deteriorate while labor laws remain largely unaff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