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1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80篇
人口学   342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145篇
综合类   2224篇
社会学   628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原则 ,提出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几个方面。作者认为 ,必须重视和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法制建设 ,特别要加强少数民族政治权利、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宗教 ,以及民族地区生态、民族地区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惟其如此 ,才能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才能帮助少数民族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2.
对西部民族地区英语"一条龙"教学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英语教学所花周期较长,效果相对校差,已成为外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状况,西部地区英语教育更要以“西部开发”为契机,着眼于大、中、小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探讨如何搞好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路子。  相似文献   
113.
关于民族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包括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建立的乡一级基层行政区域。无论是从民族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所依据的理论看,还是从几十年来民族乡的实践看,民族乡都与一般乡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出自治的性质。属民族区域自治性质的乡级基层政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为此,本文建议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明确规定民族乡的这一性质和地位,以利于做好民族乡的工作,保障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其学术成长之路。其学术研究从五个方面概括:一是都市人类学,包括乡村都市化、城市少数民族以及传统乡村研究主题在城市的延续;二是农民工研究,从发起农民工研究,到散工研究,从"二元社区"研究到"打工经济"研究等;三是乡村研究,以凤凰村为起点,研究了岭南、中部以及西部的乡村社会;四是族群研究,以澳门族群研究为起点,对中国族群认同与关系作研究;五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从区域间和区域内部比较的角度 ,分析了民族地区的小康进程和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认为民族地区处在一种更低水平、更不全面和区域性不平衡结构低端一极的小康格局中 ,并且其内部的小康建设进程也很不平衡。文章对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加快发展与增速问题、农牧区小康建设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6.
晋西北山曲、陕北信天游、内蒙古原绥远地区的爬山歌 ,体例相同 ,词曲相近 ,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单独的一个民歌圈 ,其生成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 ,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 ,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 ,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生活 ,不断刺激着民歌的创造与发达 ,使三地民歌的交汇共生走向高潮 ,在发展中推动了三地民歌的同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重要目标。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小康事关全局。本文就青海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差距及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8.
略论中国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主要特征、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民族地区经济中 ,乡村经济仍占很大的份额。本文着重研究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特征、类型和变化趋势 ,并以劳动就业的主体模式为标准 ,构造了由非集约的耕猎或耕牧结合型乡村经济、畜牧经济或牧农结合型乡村经济、集约农耕或种养结合型乡村经济以及农工商复合型乡村经济组成的四种类型体系。文章认为 ,在民族地区 ,这些类型都在演变的过程中 ,而农工商复合型乡村经济类型将可能成为其他各种类型演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9.
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结构的演进和制度结构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0.
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竞争关系。为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西部的人口流动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我们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收入与消费情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将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