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5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045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137篇
综合类   2850篇
社会学   299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2 毫秒
221.
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是社会稳定进步的内在要求 ,追求单一、片面的发展模式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失控和剧烈震动。没有经济的发展 ,文化发展就会失去基础 ;没有文化的发展 ,经济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者不可分割 ,更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22.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对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辉煌的基础上,认为当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只有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借助类型电影的创作手法,积极走市场化的道路,才能再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辉煌。  相似文献   
223.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先后帮助10个民族创制了14种拼音文字。考察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语言规划的实践,对新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规划和民族语文教育,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创制和推行新文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4.
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深广的影响力。文献考察发现,国内研究围绕五个主要议题展开,研究成果较集中于近六年内;国外研究也有一定基础。既有研究尚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研究视角有缺失,偏重宏观层面和政府视角而忽视了基层村庄社会的回应;二是研究议题失均衡,对项目制负面效应发生机理和防范机制研究还很薄弱。“村庄回应”是项目制研究值得重视的一条新路径,以此路径切入,可探寻“项目进村”的实践逻辑与问题成因,是有利于找到优化基层治理格局、提升项目制实践成效并防范“项目进村”负面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5.
彝族古籍文献《苏巨黎咪》产生于唐朝初至中叶,记述了从上至君长到下至百姓的各种传统道德观念,蕴含着对秩序观念的建构,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三个层面:强调君臣关系下的忠臣观念;以君主为主体的尚贤爱民的治理观;孝悌亲友、崇祖敬毕的和谐观及爱美向善的仁义观。该书是作者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学习以及有选择性地吸收和融合的产物,体现出作者出于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对稳定社会秩序的追求,把下层和上层、边缘和主流联系了起来,增强了族群凝聚力和认同感,维护了君长统治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当时彝族社会的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26.
村社社会资本是基层政府政策调配和落地的客观条件。基层政府的层级性和科层属性使其并不能够直接了解村社层面的政策信息环境,因而导致政策精细化遭遇困境。而村社主动展示“亮点”,能够为基层政府的政策调适提供必要信息,形成以村社为核心从下至上对科层组织注意力的反向吸纳。在G镇的“亮点村”案例分析中发现:(1)村社通过聚焦基层政府的项目预期方向,对接村社条件禀赋,并细化政策目标价值的真实性、本土性,能够作为亮点绩效来获得科层组织青睐;(2)村社通过自我动员有效解决了项目落地的前置难题,抑制了科层主导项目分配的信息障碍,使得政府获取政策绩效的风险降低;(3)科层的属事责任压力使其必然要注意到村社社会资本对于政策执行的积极作用,因而采取对接村社需求的方式来达成积极合谋。村社通过展示“亮点”来吸引科层项目分配的注意力,使得政策分配更为聚焦,调适了政策精准度。此现象是我国基层政府治理中政策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的一种逆科层的实践,体现出政策民本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227.
2011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开题会暨学术活动周在成都举行,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学术活动围绕多民族文学这一主题而展开,体现了对多民族文学文本的关注和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这些观念与方法对当今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8.
高等农林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方面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实施的,旨在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农林院校与大学生村官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点。在分析了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人才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锻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为重点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29.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针对民族地区商务英语类课程思政存在的两大问题,总结民族地区商务英语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原则,提出“五四三”民族地区商务英语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路以及“三感三度”民族地区商务英语类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思路,以期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0.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20,11(4):13-26, 120-121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法律原则的表达不够严谨、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够明晰和完整、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够完备和和谐等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通过法治方式有效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者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科学立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要求,妥善处理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需要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由此才能为通过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科学立法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关系来看,遵循依法立法,是保障法的形式合理性的前提;坚持民主立法,则是保障法的实质合理性的根基。为提升立法的科学品质,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和立法理论形成机制,确保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