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6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7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106篇 |
社会学 | 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张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5-29
丧礼仪式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而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影响着华夏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维护了古代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丧礼仪式承载着古代社会德性的基本价值取向,符合官方以儒家正统思想整合家庭、家族和乡村社会的要求,在实践的层面也扩展了"礼"的内涵和实用性。全方位的互动模式、文化心理和行为惯习,是丧礼仪式独具特色的德育环境。传统丧礼仪式对个体意志结构和行动结构影响深远,对个体品德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52.
文章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从日常生活、婚礼葬礼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女性社会生活影响。调研结果发现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女性的衣食住行、交往、婚礼葬礼、知识结构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伊斯兰教在促进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等方面都可发挥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此问题不仅有助于维吾尔族女性更加清晰认识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还可进一步增进其他民族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53.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5):45-48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4.
何作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30-33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陈建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5)
中国人真正研究日本的时期始于明代。明代不但产生了很多有关日本的著述 ,而且在对日本的了解认识上产生了质的转变和惊人的飞跃 ,逐步蜕去了以往照抄照搬旧史的陋习 ,开始以实际了解的真实情况充当史料了。其中的《日本考》详尽地介绍了当时日本的社会及民俗等情况 ,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人在明代研究日本的水平 ,是中国人在日本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于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所限 ,明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仍处在隔雾看花、隔窗观月的似是而非的朦胧阶段。 相似文献
56.
孔子生存哲学以人伦关系为核心,关切人高贵的生;老子生存哲学以"道"展现宇宙视野,人需智慧以求解脱,坦然面对人的死。这种生存哲学基础的不同,决定着孔子与老子在丧葬祭祀观上有质的不同:主体态度上,真切的哀思与含蓄的超脱;核心实质上,"敬"人与人"静";深层次的死亡哲学基础上,体现生的高贵与死后的永恒的哲理倾向。 相似文献
57.
白振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93-96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沉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丧葬作为人生礼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得到栽蓄与储存。分析部分汉字,可以从中挖掘出史籍语焉不详的古代丧葬文化信息,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丧葬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58.
李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16-19
近年来各学科关于湖北鄂西地区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中国音乐学界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于音乐本体研究和将音乐置于信仰仪式中的研究两方面,但这两种研究方法容易将“音乐”与“文化”孤立开来,因此,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是否更应该关注鄂西土家丧菲仪式的复杂地域性问题、“仪式”与“音乐”的功能以及“局内人”角色的缺失。 相似文献
59.
叶春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
以丧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凶礼,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往研究甚少。本文对北宋一朝七帝丧礼进行了详细的考查,对历来混淆不清的丧服问题,作出了清晰、明确的结论;对山陵使问题、服丧双轨制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引用资料丰富、权威。 相似文献
60.
突厥在自其兴起后的数百年中 ,与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长期的相互影响使突厥民族从中原地区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汉族文化。在此背景下 ,突厥丧葬风俗的汉化现象成为突厥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东西突厥可以看到突厥丧葬风俗在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逐步演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