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7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39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05,21(1):141-145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具有现代品格的"真的人"和文学大师.她辉煌而独异的创作历程,表明她不仅平生始终犹如"飞蛾扑火,不死不止"般地执著追求光明与自由世界,而且以非凡的直觉感应力和理性透析力,审视与摒弃一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72.
在先秦时期,人们有着灵敏的听觉辨别能力,这是人们长期听觉实践的产物。夏商以后的声音世界里又多了丰富的人造声音。在听觉的社会性认识上,人们注重正常的听觉需要,反对听觉过度,能够描述声音共振现象,注重听觉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听觉和社会事象的关系上,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从听觉中窥探到政治色彩,充分发挥听觉在战争中的辨别与指导功能,发挥听觉在外交场合的悦宾功能,发挥听觉在法律诉讼中的察觉功能。不仅如此,先秦听觉还存在着听觉崇拜色彩,对于医疗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73.
北京山区生态农业的功能定位、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生态农业包括三项基本功能,这就是水资源与环境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北京山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一种是农户生态园式的生态农业模式;另一种是产业化经营式的生态农业模式。北京山区生态农业的评价应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评价。通过系统评价,择优选择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功能较强、系统效益良好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74.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对进一步研究唐末五代西蜀文人群体的独特思想心态和创作审美取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5.
心物关系问题在阳明哲学中至关重要,解答该问题的经典案例是"山中观花问答"。该问答的"问",问出了哲学思维和自然信念之间的张力;该问答的"答",答出了心物"同寂同感"、"一气流通"、"同有同无"的意向性结构特征。意向性结构是理解"心外无物"之哲学命题与"有物与心无关"之自然信念并使二者达成和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舞蹈与宗教的关系紧密并历史久远,原始宗教崇拜与原生态舞蹈在"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中,相互依赖与共生,原生态舞蹈又在原始宗教崇拜的演变中逐渐地摆脱功利和实用而发展成熟。现在,导致原生态舞蹈发生的种种因素,虽经漫长的发展历程却并未消失,原始宗教崇拜演变的影响也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积淀在当代的舞蹈文化艺术中,并对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潜在而巨大的影响。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研究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了解舞蹈文化艺术历史的进程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其今天的发展现状,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艺术遗产,探求人类精神文明的真谛。  相似文献   
77.
皇权政治背景下的奇特景观:忠文化与关羽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采取各种手段,大力推行"忠君"文化,倡导关羽崇拜是其重要环节。历史上,关羽一度是以"义""勇"形象出现在世俗社会中的。后来被塑造成"忠"的典型而加以顶礼膜拜。明代对关羽的崇拜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清代则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在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之后,忠君文化终于伴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谢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8.
《异苑》、《述异记》等志怪小说讲述了六朝天师道如何对民间鬼神祭祀进行“伐庙杀鬼”、毁弃“鬼物”的故事,故事背后透露出天师道的教义信息。在另外一些故事中,佛教却是通过夺取地方俗庙的庙产扩张了佛寺。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天师道是通过把地方基层社神纳入道教神谱进行收编,而佛教却对地方社神与社庙进行“伐社”,这两种迥异做法凸显了两种宗教进入地方社会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79.
现存的江西傩神与祭祀形态蕴藏着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信息,其在祈求村族平安与风调雨顺的基调中,表现出浓厚的神农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等三大主题意义倾向,是现存中华傩文化遗存在江南的典型形态。江西傩神崇拜与祭祀仪态现状折射出原始生民“人头祭”图腾痕迹。  相似文献   
80.
现有的相关资料显示,洛川会议在军事方面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意见:毛泽东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周恩来、朱德等主张的“独立自主的运动游击战”和林彪主张的“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或者说就是“运动战”)。分歧的焦点和原因在于如何理解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关系问题。事实证明,毛泽东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