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7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39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梓潼梦是古代士人祈求梓潼神保佑中举的梦境。梓潼神主管科举桂禄的神格衍生出梓潼梦的仙话传说,是揭示道教与中国梦文化关系值得研究的问题。史籍中关于梓潼梦的各种灵验故事,是士人企盼科举成功心态的社会记忆。唐宋时期蜀中士人的各种梓潼梦故事,丰富了中国梦文化的内容,也反映出中华文昌文化的思想内涵。梓潼梦所彰显的文昌帝君司禄主功名的神格,奠立了士大夫阶层崇拜文昌帝君的格局。梓潼梦故事在科举制度下的流行,反映了道教对科举制度的神学影响。唐宋以来社会上流传的梓潼梦故事,是中国科举制度与道教神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宋代道教宗师通过编撰褒扬梓潼帝君灵验的经书、用于祭祀梓潼帝君的斋醮科仪、供信仰梓潼神的文士受箓所用的文昌箓,对梓潼神进行道教神学的提升,以彰显梓潼梦的感应功能。通过一系列对梓潼神的道教化改造,宋代以后道教已建构起文昌帝君信仰体系。道教对梓潼梦灵验故事的特殊建构,道教的梓潼神成为中国社会专掌司禄的文化大神,深刻影响了古代拳拳于科举的士人。  相似文献   
832.
秦巴山区历史上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野生珍稀动植物较多。但自 1 8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入和增殖 ,乱垦滥伐 ,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秦巴山区生态重建 ,恢复植被是前提 ,重点是生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恢复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基础 ,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天然生物种质“基因库”的作用 ;山川兼治是重要途径 ,山川结合 ,综合治理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是生态重建的有力保证。秦巴山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 ,分别提出了“林 -草 -牧”、“粮 -果 -牧”和高效农业型模式及相应的配套技术 ,并且在试验区取得成功 ,同时辐射和带动了所在县及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33.
在凉山彝族民间文艺里,月亮意象承载着彝族历史文化记忆,是彝族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凝聚之物,表达了彝族先民 的生存智慧与奉献精神。从凉山彝族民间文艺对月亮文化的追溯、重铸和延展三个部分,探讨月亮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 代性,厘清凉山彝族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34.
In this paper, we critically examine the gendered impacts of climatechange related extreme events upon workers in the Hindu Kush Himalayan region. Climate change impacts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 the livelihoods of women engaged in informal work like weaving from their homes and street vending. Exist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among the most vulnerable in such extreme events as well as are vital agents to develop climate resilience within their communities. We draw upon uniqu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to critically examine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female informal workers from Leh, Ladakh (India). Drawing on the work of Duchek (2020),  we explore how women informal workers navigate their daily strategies of anticipating, coping, and adapting toward climate change. From this analysis, we offer novel empirical evidence about gendered climate resilience and suggest broad recommendations for building climate resilience within mountai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