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6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36篇
人口学   100篇
丛书文集   996篇
理论方法论   266篇
综合类   5585篇
社会学   262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629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产品流通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实现具有促导作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对农户实现小康,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发达国家地区农产品流通的经验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虚拟经济伴随经济全球化得以快速传播,国际巨额流动资本在促进参与国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推向全球市场。在全球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虚拟经济通过其传导机制使世界市场更具机会与风险。当今世界不仅少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虚拟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加快培育本国虚拟经济市场的步伐,为实现追赶与跨越式发展模式创造条件。但是,虚拟经济在向全球提供创造巨大财富机遇的同时,潜在着金融危机扫荡的风险。分析全球经济虚拟化对中国经济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应对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3.
农业产业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生产经营制度上的创新,是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贫困的障碍因素,揭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并提出民族地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五大对策:发挥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重塑市场主体;发挥经济聚集效益,推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994.
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路遥小说创作的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一位具有自觉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乡土作家 ,他对城乡差异有着深刻的体验。城乡融合过程的独特感受与陕北高原的文化环境交相浸润 ,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铸就了路遥小说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995.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兼容并包、自我批判和自我创新等品格。这些优秀品格使得中华民族精神能充分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承接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精华,为民族精神增添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与时俱进,成为支撑中华民族自立、前进、发展的钢铁骨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移民对内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习俗的影响。该文认为 ,少数民族移民迁入内地 ,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 ,并改变了某些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 ,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移民对内地畜牧业、商业的发展 ,对内地汉族文化、饮食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移民生产方式变农为牧 ,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7.
鲁迅对<阿Q正传>的较低评价长期以来遭到了遮蔽.该文抉发有关文学史实,从创作主体自我评价、史家评述两方面证实了这一问题,并进而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其对20世纪文学的客观影响.该文认为,以<阿Q正传>为代表的五四启蒙文学之所以陷入客体化、非人化的写作误区,既是启蒙宗旨与国民性批判表述模式之间固有的缝隙所致,也与儒家传统的君子哲学深有关联.这一局限深刻地制约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迅速提升是紧密联系的。分析并归纳了其原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相似文献   
999.
林超民 《学术探索》2005,(1):100-108
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尤其是滇西军民,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为滇西缅北抗日战场的胜利,在保卫祖国,保卫东南亚、粉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野心的斗争中,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滇西缅北战场的胜利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范。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战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胜利,除了经济、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滇西缅北战场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场的主要体现是:不怕失败愈挫愈奋的顽强意志,不畏强敌以死报国的民族气节,宁为玉碎拼死奋战的英雄气概,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团结精神,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友好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00.
在东部汉族地区现代化浪潮的影响下,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构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群体。这些新群体相对于东部汉族地区来说,有出现时间晚、规模小、分布密度小、封建性色彩浓等特点。传统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农民(包括牧民)所占比例大,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农村仍有很强的控制力。新兴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经受现代化洗礼较深的城镇,虽然所占比例小、遗留有浓厚的封建性色彩,但表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并预示着现在西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