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634篇
社会学   11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经过14年的发展,985工程稳步推进,使一批学科专业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985高校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价有利于弄清国内本科教育发展水平,对政府、高校制定更科学的发展路线和改革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12-2013年本科专业评价结果为例,论述了评价对象、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与处理以及评价结果的表示方式,从985高校的专业优秀率与星级分布分析了985高校专业建设的宏观总体情况,进一步针对4种类型的专业进行分析,从微观层面反映出985高校专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role that the Smith College School for Social Work has played in serving U.S. service members and their families throughout the past 91 year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building momentum of interest and activity at the School since 2005.  相似文献   
173.
师德活动是师德规范与教师教育实践的"结合体",体现了师德的"实践性"特征。其基本逻辑是将师德制度全面渗透到常态化和主题式的活动中,通过对师德"主体性"的激发,推动教师开展基于师德活动的实践反思,以此帮助教师发展师德。师德活动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榜样同行"的师德对话活动,闪烁着师德尊严与光辉的师德仪式活动,以"师德问题求解"为核心的师德研修活动,"关怀备至"的师德发展支持性活动,等等。为保证师德活动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承托机制,即构建师德共同体、建立系统的师德活动制度与机制、建设立体化的师德活动资源平台与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4.
面对国家质量转型、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对职业整合能力的需求,从业者提升职业素养已显得极为重要。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主体,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质量观,不仅是促进自身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然而,当前对于中小学教师“能力本位”继续教育质量观的内涵与养成路径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难以消解其模糊界定。基于此,梳理中小学教师典型的继续教育质量观,深度解读中小学教师“能力本位”继续教育的内涵和表征,继而基于“能力本位”的增值性质量观,通过以能力增值为评价标准、以提高质量为保障标准等实践路径,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就不失为贯彻“能力本位”继续教育质量观的核心要义及重要举措,也可为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提供智识支持。  相似文献   
17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参加第4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陕西部分中学及其他11所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数量、授课情况和科研水平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低职称、低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教师数量总体上趋于平衡,科研水平过低。建议中学及政府部门重视年轻体育教师的培养,合理配置师资,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为促进新课标在陕西更好地实施,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文章以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和领导班子建设三个主要方面为切入点,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分析,对二级学院实施内控管理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指出,二级学院迫切需要在上述三个主要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才能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促进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7.
清朝末年,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庆教育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也肇端于这一历史时期,其标志即为新式学堂在重庆的创办和发展。重庆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小学、中学、半日学堂等类型,分官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创办方式一是设立新学堂,二是由书院、私塾改造而成。重庆各区县积极筹措经费,加强选用和考核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新式学堂。所以,虽然重庆新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后来居上,短短10余年时间,重庆的新式学堂就初具规模。新式学堂的兴办,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知识,促进了重庆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使当地社会风气发生转变,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8.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乡土知识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应充分运用乡土知识的实用价值、思维建构特点和文化认同功能构建农村校本课程的精神生长点,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9.
For charter schools to open they must gain the approval of an authorizing body, most commonly a local school board. When deciding whether or not to authorize a particular charter, school board members often engage in public disputes that entail clashes between multiple and conflicting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goals of education. Drawing on insights from pragmatic sociology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this paper examines videos of 119 public meetings to document how members of a large, urban school board drew on competing ways of conceptualizing the common good to justify their votes on charter school authorizations. Moreover, it also shows how the neoliberal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limited the range of justifications used. Even school board members who argued against charter school authorizations did with justifications draped in neoliberal language. Neoliberalism thus impacted decisions not by becoming cognitively taken‐for‐granted but rather by shaping the range of arguments made for or against the choice to authorize particular schools.  相似文献   
180.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United Kingdom schools where children and their communities rarely have opportunity to change what happens. This paper considers an original approach that developed cooperative intergenerational inquiry with a class of 10–11-year-olds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as part of complexity-informed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to consider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schools. Children and adults considered together, what schools are for, at the same time enabling children to shape spaces for participation in lesson time.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sing these spaces as dynamic intra-subjective meeting points and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for change in schools is reveal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