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明清更迭,社会处于“天崩地解”之势。面对这一历史巨变,社会各层作出不同的回应。就知识界而言,为维护文化传统和矫挽晚明王学空疏之弊,“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取向一时成为潮流。在此潮流酝酿之下,礼学的兴起成为有清一代经学复兴的先导。其中,大儒张尔岐对《仪礼》所做的句读、考辨,以及对礼意的阐发,倡清代仪礼学之先声。张尔岐为学路向的确立,以及其对《仪礼》研究的疏理,奠定了他在礼学研究领域和在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2.
论礼数与礼意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体的礼典仪式中,无论是礼器,还是礼的仪节,都有一定数的规定,它是构成践礼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任何单方面强调礼数的优先性,或礼意的重要性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践礼主体的人,作为礼仪规则的表现者,他与礼的数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礼数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礼的完成。只有行礼者的礼数与其名位相符、与其表现的礼意相符,才能恰当地揭示礼的形式及其内容之间的显现与被显现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中国古代存在为嗣和不为嗣两类养子,人们分别称之为嗣子和义子。养子有来自于同宗和异姓之分,古代的礼、法都禁止士人以异姓养子为嗣,但这些规定却不适用于宦官。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与宦官在士人心目中的卑贱观念有关。可与之相参照的两个观念是“礼不下庶人”和“华夷异类”。  相似文献   
64.
中国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机制和编创机制,原始时期人类特殊的生存条件,争取狩猎和获得食物成功及避免自然灾害的巫祭仪式成为维系生存的重大社会活动,构成神话产生的社会机制。巫祭仪式所含幻象式意向和观念构成神话,神话是巫祭仪式的意象和内容,它的外化是巫祭仪式的形象,巫祭仪式成为神话的编创机制和载体。现存的中国神话中携带着巫祭仪式的印痕,反映出巫祭仪式的一些情形。典籍中早期神话中许多相对完整的片段,可能是巫祭仪式的记录。  相似文献   
65.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 对自然界的敬畏产生了自然崇拜, 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又使自然崇拜成为早期人类的精神支柱之一。中国的自然崇拜有多种自然神形象和完整的祭祀仪式, 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6.
论宗庙祭祀及其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宗庙的规制和宗庙祭礼进行考述的基础上,梳理出历代王朝宗庙祭祀活动的演进状况和变化轨迹,并着重讨论宗庙祭祀的文化本质及特征,指出其产生的依据是祖先崇拜的结果,而祖先崇拜的本质则又是人类生殖崇拜观念的必然反映。同时,文章还揭示了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一中国式的表现形式——宗庙祭祀活动之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若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7.
满族的民间祭祀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历史的演变 ,满族的社会群体逐渐稳定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满族群体在相异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 ,其民间祭祀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表现出满族民间祭祀的稳定性和变更性相统一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8.
随着现代性的转型,风险社会已经成为了人类所无法规避的社会发展形态。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和生活世界的繁复性使得当代社会的整体形貌呈现出相互扭结和叠压的新特征。社会风险的频繁涌动,持续地侵蚀着每一个社会主体的个体安全,安全的获得与重塑成为了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实焦虑。而儒家思想中关于礼与仁的传统论述却能提供一种有益的个体安全互动的新样式。同时礼与仁的哲思注重调整和反思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复合关系来达至安全、和谐的有机状态,因此也为我国探索一种新型现代性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69.
话说“五至三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朴 《文史哲》2004,(1):71-7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民之父母》篇的发表,肯定了传世文献中"五至三无"说的学派和年代,为研究儒家的形上思想提供了新材料。文中强调的"志"字和"气"字,特别是它们能"塞"于四海和四方的提法,明显是孟子浩然之气话题的前驱。而标举"必达于礼乐之原"为做好"民之父母"的条件,以及高谈"无声之乐,五体之礼"等等,则促使着人们对儒道两家关系做一新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先秦思想真相。  相似文献   
70.
现代自传不仅关注传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时也关注传主是怎样成为这样一个人的, 因此特别重视由少及长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童年叙事是现代自传区别于传统史传静态叙事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现代作家自传的叙事结构中, 成长引路人成为重要的情节要素, 母亲、兄长和精神导师往往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叙事功能。在现代自传中, “出走”作为现代作家生活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 成为能够代表作者阶段性成长的象征性的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