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16篇
  免费   2005篇
  国内免费   572篇
管理学   579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666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867篇
丛书文集   11802篇
理论方法论   3176篇
综合类   56853篇
社会学   1697篇
统计学   933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587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891篇
  2015年   1358篇
  2014年   3702篇
  2013年   2957篇
  2012年   4394篇
  2011年   5301篇
  2010年   4306篇
  2009年   4455篇
  2008年   4747篇
  2007年   6108篇
  2006年   6363篇
  2005年   5905篇
  2004年   5624篇
  2003年   5640篇
  2002年   4409篇
  2001年   3829篇
  2000年   1897篇
  1999年   477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62篇
  1978年   58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81.
Recently, innovation‐oriented firms have been competing along dimensions other than price, lead time being one such dimension. Increasingly, customers are favoring lead time guarantees as a means to hedge supply chain risks. For a make‐to‐order environment, we explicitly model the impact of a lead time guarantee on customer demands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We study how a firm can integrate demand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to optimize expected profits by quoting a uniform guaranteed maximum lead time to all customers. Our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lead time for customers, as well as the tradeoffs in achieving a proper balance between revenue and cost drivers associated with lead‐time guarantees.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lead time has a closed‐form solution with a newsvendor‐like structure. We prove comparative statics results for the change in optimal lead time with changes in capacity and cost parameters and illustrate the insights using numerical experimentation.  相似文献   
982.
本文明确了融资代建制的概念,将公共工程项目–项目融资–代建制联系起来,构建了公共工程项目融资代建制模式框架为:二个层次、三种管理和三项保证。进一步指出融资代建制是有中国特色的PFI,是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83.
提供真实可信的企业信息是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的必要条件,但银行可以选择相信这些信息的部分或者全部,从而提供不同的利率水平。本文研究可信信息与银行贷款利率制定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决策对借款企业所在供应链的影响问题。通过构建银行参与的由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二级供应链模型刻画了零售商存在资金货款需求的供应链金融情景。针对银行采用零售商提供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情况,从供应链管理视角考察了鲁棒的报童方法和极大极小方法分别获得了银行的最优利率决策及其对供应链运营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采用部分信息并不能有效增加其收益,但其利率决策对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4.
实践表明,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在运营初期的定价策略对平台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当前实证研究的不足,文章以Armstrong的垄断模型为基础,采用加权两阶段最小二乘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Prosper.com在线个人借贷平台在2009年7月13日至2011年3月7日期间用户网络外部性特征和平台定价策略对借贷双方效用及平台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台运营初期,用户之间存在显著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自网络外部性;用户价格弹性会随平台定价策略和平台的发展而变化;平台收入与用户价格弹性之间呈现负的规律性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运营初期特征的同时也提出了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兼具实践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85.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股票指标关联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网络理论是研究股票市场内在结构和功能的有力工具,股票指标的关联性已成为研究股票市场的一个新视角。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深沪300指数(2011年7月28至2012年2月28)构建网络拓扑结构。利用DFA进行数据筛选,计算筛选后数据的股票指标的绝对相关系数。根据股票指标的绝对相关系数概率分布确定阈值,构建网络拓扑结构,计算股票指标的网络统计特征指标,分析收益率、成交量、市盈率的网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和成交量指标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具有小世界性质;市盈率指标具有较弱的关联性,不具有小世界性质,是随机网络且受外界影响较大、效率低下,风险比较大。  相似文献   
986.
DEA模型是目前公共部门(包括科研机构)规模收益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现有通过DEA方法估算科研机构规模收益的研究都是从传统规模收益经济学定义出发,假定多种投入和产出按相同比例进行变化,从而定性定量判定DMU单元的规模收益情况.由于科研活动的复杂性,在科研组织中各类投入或产出的变化往往并不相同.因此,现有DEA框架中关于规模收益的定义(基于径向测度)不能满足多投入多产出情况下科研机构规模收益估算的需要.本文采用可变比例规模收益思想,将DEA方法框架下规模收益定义扩展为方向规模收益,并研究提出科研机构方向规模收益分析的新方法.最后,本文以2009年中国科学院16个基础领域研究所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87.
组织成员绩效结构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翼  廖建桥 《管理科学》2006,9(2):86-94
在过去的许多年,对工作绩效的研究出现了许多问题,不断重复的实证研究以及在工作绩效结构研究方面的混乱状态引起了学者们的严厉批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公民行为、亲社会组织行为、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角色行为和角色外行为以及任务绩效和非任务绩效.正是这些理论导致我们对工作绩效范围的重新思考.继续将非任务绩效看作是超越工作范畴或正式系统的非报酬行为是没有益处的.文章对组织成员行为绩效的主要成果给予介绍和评价,其主要目的是综合国内外现存文献,以便于将来学者们研究.  相似文献   
988.
非畅流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流域的非畅流特点,提出了流域各地区作为独立决策单元、污染物人为调控和地区间污染物间接不影响等几个基本假设,构建了我国流域跨界水污染描述模型.分析了我国目前正在执行的污染物削减指令配额模型的优缺点,提出用行政、税收、排污权交易等手段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问题,为此建立了合作协调模型、税收宏观调控模型、排污权交易宏观调控模型.通过对淮河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各种管理模型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后,通过各种管理模型的对比分析,指出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型应与流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相似文献   
989.
In study 1 different groups of femal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four probabilistic information formats. Five different levels of probability of a genetic disease in an unborn child were presented to participants (within‐subject factor). After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level, participants were requested to indicate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pain they would tolerate to avoid the disease (in their unborn child), their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isease risk, and their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being worried by this risk. The results of study 1 confirmed the hypothesis that an experience‐based probability format decreases the subjective sense of worry about the disease, thus, presumably, weakening the tendency to overrate the probability of rare events. Study 2 showed that for the emotionally laden stimuli, the experience‐based probability format resulted in higher sensitivity to probability variations than other formats of probabilistic information. These advantages of the experience‐based probability format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wo system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rational deliberative versus the affective experiential and the principle of 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990.
齐善鸿  程江  焦彦 《管理学报》2011,(9):1298-1305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如果理论的基础性假设存在问题,其后续的展开就可能将问题进一步放大。西方传统管理理论隐含着"管理者是管理的唯一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的前提性假设,表现为管理主体对客体的单向指挥和控制。后来的参与式民主管理对此虽有修补,但本质并没有改变。由于剥夺了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导致了现实管理主客体间的恶性互动和双方主体性的扭曲和异化,并制造了管理中的一系列悖论。道本管理在认识和尊重主体性和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四主体论",对管理主体及其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破解了错误假设所导致的悖论,并通过机制设计实现了管理各主体之间良性关系的构筑,论证了管理从控制转向服务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