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们常会碰到一种情况:如有幸遇到一位关心、赏识和提携你的领导,你的才华就会得到展示,价值得到体现,心情感到愉快,进步就可能很快。反之,则可能是另:番情景。但事物都有两重性,如一味沉溺到“傍领导”的地步,则可能误人歧途。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问题、技术伦理的二元划分和技术-社会研究模式确立等二元化问题已然成为时下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视点。结构-功能、结构-意向性的“二元组成”是从技术设计的视角来打开技术黑箱的必由之路;设计伦理和使用伦理的“二元分割”,使得技术伦理研究包括动态嵌入和事后规范两个向度;技术-社会“二元依存”模型的建构,使得技术研究从脱域回归至返域的境遇中来。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及执政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两重性特征,执政党必须正确引导,积极促使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向主动化、制度化、组织化和决策参与化等方向发展,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发展趋势。其中全球化是主导性和决定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极为广泛而深远。本文着重探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劳动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的两重性特点对劳动素质的培养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正确把握培养劳动素质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从银幕到文本解构《欲望号街车》的两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号街车》的两个电影版本对原著的创作内涵做了截然不同的诠释。从比较两个电影版本改编的逻辑性入手,应用接受美学理论、知觉概念,对文本的叙述结构、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解构作品的两重性,从一个新的视点展示了成就这部伟大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农村现代化的进行,在当今中国的乡土社会,宗族已出现变体,现在的宗族与传统社会中的宗族在规模及影响上都有了很大的差别.其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理性地分析其复兴的原因,全面了解它在农村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宗族资源来进行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8.
纵观宋江的一生,在其思想深处“忠”对“义”具有绝对的制约作用,表现出其性格的前后一致性。上山同招安都是其忠君观念在特殊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而已.争取招安是一种特殊的尽忠方式;接受招安是宋江的凌云之志的初步实现;征辽、平方腊等等则是建功立业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内涵能构逻辑研究是国内外逻辑学研究的空白点。本文针对抽象思维的能构性特点,总结了内涵逻辑研究的现有成果,从重新确切界定数理逻辑学的基本范畴着手,说明了“信息的内涵性质”、“谓词范畴的两重性”、“抽象间隔”、“赋值的相对性”、“赋值映射的不动点”,刻划了一个决定论框架,并把它嵌入了信息流逻辑的框架。为进一步论证内涵能构逻辑的不动点语义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称近20年来对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的评价,先后发生巨大反差的现象.所谓反差,有说太平天国的赞颂者与批判者已形成势均力敌的两大流派,亦有提出否定太平天国必然为曾国藩翻案,为曾国藩翻案必名胜古迹否定太平天国.这种感情用事、各执一偏而简单运载立的思维方式,对历史问题无助于得出公平公正的评价.该文不参加两大流派的争论,主张用科学理性的分析,对洪秀全太平天国做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