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立足于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美研究,通过总结其含蓄、空灵、诗情画意的意境特点,分析其对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作用,并且进一步基于时代的视角挖掘中国画的意境美,指出还原本真和以景诉情两大重要特点,试图探索新时代下,中国画的意境美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2.
马杰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发挥水墨效果,讲究笔墨情趣,层次韵律和画面上诸种矛盾在对比中的统一,表现出花鸟世界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相似文献   
23.
说到传统笔墨,人们脑子里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传统中国画走向何方,一直是业内人士探讨的话题. 大家似乎容易陷入笔墨中而无法自拔,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有许多人批评徐悲鸿,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更有甚者宣称笔墨等于零.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不懂传统,完全不懂笔墨;另一种是对传统有相当深厚的把握之后又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吴冠中.  相似文献   
24.
刘芳 《理论界》2008,(3):164-165
表现性的本质是意向的升华和艺术活动中艺术作品和审美意识的相互作用。绘画的表现性更能体现艺术家的个性特征,更能唤起人们对于美的认识。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探讨表现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所采取的方法为比较研究的方法。把表现性和再现性放在一起加以研究,更能体现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更好地突出了绘画的表现性的重要作用,从而看出表现性比真实的再现更有意义,更具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5.
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意象造型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在不断的发展与出阿奴革新,为了能够实现对工笔人物画意象造型的创作,本文进行重点的分析.通过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意象造型的延续理解,然后通过传承与拓展,希望可以让其研究更加的深入.  相似文献   
26.
中国画的发展,从先秦到当代,逐渐酿就了中国画诗性特质,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的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国画与其相关的诗学、哲学等相关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这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类别的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7.
林伟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45-146
中国画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区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的本质特征.中国画具有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画面容纳丰富的文化形式,诗、书、画、印四者结合,意境远远超出画面本身等特征.  相似文献   
28.
"丹青"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代名词,主要指向绘画的重要视觉因子--色彩,但也涵盖更广泛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哲理,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传统国画审美中,"意境说"是众多中国美学范畴中最精髓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说"最早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象"的美学范畴雏形,到唐代诗词发展壮大时"意境说"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面对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需要艺术家更加牢固,更加深度化的理解与继承最传统最精髓的美学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30.
2001年12月18日,89岁的力群离开太原移居京城,与儿子阿强夫妇入住北京昌平一个文化小区,小区背靠青山,环境十分幽静。力老安顿好后,于2002年2月3日给我来过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离开太原已一月多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