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老人世界》2014,(2):F0002-F0002
中国画《晨光》以云海林涛作为统一构图的主线,通过以云锁山腰的描绘,创造了虚实的对比,并通过云的相逆于山势的流动,赋予画面动感。色墨的运用也有过人之处,以色运墨,以墨状色,皴擦点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顶峰曦照,犹如世外之景。作品画面并不大,而作者却能在此画面上创造一个境象雄奇的景象,足以体现画家的胸怀与气量。  相似文献   
52.
李文先 《现代交际》2013,(12):63-63
中国画是我国国粹,历史悠久,为东方绘画的主流,教学中通过中西绘画形式美鲜明特色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正确地评价和看待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传统国画审美中,意境说是众多中国美学范畴中最精髓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说最早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象的美学范畴雏形,到唐代诗词发展壮大时意境说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面对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需要艺术家更加牢固,更加深度化的理解与继承最传统最精髓的美学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54.
55.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56.
中国画是民族精神和气格的象征,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在传统理念与创新意识、形式的多样性与情感的诸多矛盾中发展。而提高创作主体的修养关乎作品格调的高低,以现代意识和民族精神为契机,把握时代给于中国画的要求,真诚的面对自然,面对心灵,努力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为中国画在21世纪的艺术之林争得有话语权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7.
中国画的意境来自笔墨情趣 ;中国画的神韵来自离形得似 ;中国画的风格来自以形写神 ;西方绘画由“极似”走到“极不似” ,中国画都坚守“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观念。历代中国画的实践证实了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互相渗透 ,互相溶合 ,既对立又统一 ,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58.
平民化是宋代绘画有别于前代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之后中国画的发展深受其影响,无论是其参与群体,还是其绘画对象,处处都显示出平民化特征.  相似文献   
59.
王怡强     
《人才开发》2008,(6):63-63
1946年生于江苏,守砚斋主人,味禅轩弟子,号泓济。现为上海美协海墨中国画会会员;民革上海香山书画社社员;赵朴初研究会会员;海天书画院院士;泰州梅兰芳纪念馆特聘画师。  相似文献   
60.
侨讯乡情     
《华人时刊》2008,(9):84-85
本社召开读刊用刊座谈会征求意见8月15日下午,江苏省侨办、侨联,省人大民宗侨委员会、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致公党江苏省委,江苏省暨南京市外宣办公室,南京市侨办相关负责同志,与华人时刊杂志社领导及相关同志汇聚一堂,就《华人时刊》如何办出特色服好务、发挥作用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