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我读了吴象同志给大家发来的书面讲话,心情久久不能干静。吴象老是抗日战争初期奔走延安投身革命的,在战争年代从事新闻工作,是我党的一位名记者,建国后为创办《人民日报》作了历史性贡献,后来,担任《山西日报》社长、总编多年,该报成为省级党报的榜样。文革中,他遭到残酷迫害。万里同志主政安徽时,把他要来当参谋,任省委副秘书长,帮助省委起草文件。  相似文献   
142.
我的心上人: 一个月前的今天,你的倩影再次映入我的眼帘,当时你坐在菲利普家的阳台上,并没有看见我,而你绰约的风姿却让我目眩神迷;两个月前的今天,你才刚刚成为我的未婚妻。虽然这两个月以来,我为最终结合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但是我们并没有虚度光  相似文献   
143.
虽然萧丽红的这本小说早就富有盛名,1980年即荣获台湾《联合报》长篇小说大奖,然与大陆读者的“相见”却有点恨晚,时隔26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纪念版(早先虽曾有过一个版本,但阅者甚少)。而26年后的大陆和台湾都无一例外地进入了全球网讯和短信时代,这本书就像一封被延误的书信,姗姗来迟。小说描写的是很具传统意蕴的爱情故事。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台南渔港萧姓大户人家,祖孙三代二十几口,过着边村古镇非  相似文献   
144.
过去的“我”:你好!看到你瘦弱的背影,看到你痛苦的表情,看到你伤心的泪水,我真的很痛心。我也看到了你那胜利的喜悦,但那毕竟是少数。我知道,你是在为初三繁重的学习而苦恼,你是在为前进途中的挫折而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145.
枫: 请原谅我的沉默! 我从没想到在虚拟的网络里会对谁动心。你,是个意外。  相似文献   
146.
杨旭 《社会科学论坛》2006,(20):139-142
本文以大量实例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当代文学评论写作中,与书信这种特殊的文种形式相融合的具体表现,论证了此种写法的特色和优势书信的文学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如虎添翼,书信的工具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用途发挥更大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7.
通观《康德书信百封》,并参证于康德三大批判,见出先验哲学体系的巨大理论贡献:在“经验论—理性论”二项对立中,推出超越的新平台“先天综合判断”及其如何可能,这是先验哲学体系得以拓展的母胎;从二项对立的相关系统中,向下伸延至自然规律与个体的“天性禀赋”,向上伸延至“道德理性”与“人是目的”,以巨大的张力结构成就了康德庞大的人类学智慧框架,同时完成了先验体系之道德形而上学的最高理想;从“现象—物自身”最高思维阈限的二分双向关联结构中,把西方“尽理”的抽象思维形式推向极致与神秘,它构成康德先验哲学中最重要的“范导”原理,它冲击且中断了一切传统的思维方式。若孤立地、单方地问“物自体是什么”或“现象是什么”而不作出“超越的区分”,不明确其作为纯思维形式的范导原理与功能,则必然加深“康德之谜”而难以自拔。然而先验哲学体系的“硬核”与问题,却正是对“物自身”及其二分关联结构的把握以及“超越的区分”——这是通向“康德之谜”的大道。  相似文献   
148.
毛泽东同志一生写了许多书信,这些书信内容丰富,思想精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伟人毛泽东追求真理、团结御敌、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尊师重教、精心育才的崇高精神与伟大品格;书信中诙谐幽默、才情洋溢的笔锋亦显示了伟人毛泽东的文人风采。  相似文献   
149.
斌儿 《中国农村》2007,(8):50-51
本来是一封家信,但这封信引起的激烈争论是超乎想象的。是不是青年人开始分化,他们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始解读这个世界了?可能这封信确实说到了问题的痛处。 如果您写过或收到过感人的书信,并愿意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就把它传给我们,《书信》栏目就是一个让大家共同来分享、见证您的喜怒哀乐的地方,也是一个让读者得到某种教益或启发的地方。 家人之间、情人之间、朋友之间、合作人之间……《书信》得是感人的!  相似文献   
150.
近年来 ,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关注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 ,以期多层次地展现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本文介绍最近在皖南收集到的一部佚名无题抄本 (其中包含有十封反映在上海的徽州学徒生活之书信 ) ,并搜集民谣、俗谚等乡土史料对之加以阐释 ,从而揭示出徽州商业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