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81.
一封邀请信     
一直以来,父亲都与我们分开过。他是一个固执的老人,喜欢单身,自打半年前与儿媳发生一次口角后,就再也没到我这个儿子家吃过一顿饭。为此,我们拿他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182.
马克思的书信是体现他作为思想巨匠生命本真存在的一大文本群,其中蕴含有情爱、幸福、励志、批判以及交往、探索等方面丰富的生活话语,这些书信中的生活话语凸显鲜活流溢的生活情爱,映现冷峻理性的生活智慧,编织人际关系的生活网络,开辟思想实验的生活场域,追求自由解放的生活超越,具有生活文本话语的特质,它启示当代人,面对生活世界,应把持情爱之真,敞亮生存之智,优化交往之网,因顺生活之道,保有幸福之心,因而是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个新视域。它所凝结的优秀话语元素渗透于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之中,将有益于引领当代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3.
作为一门专门而精深的人文思想学问,易卜生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不仅参与着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嬗变、社会发展、文化转型和思想论争,而且与国际学界不断对话,相互参照。《易卜生书信演讲集》这一译本及其长篇序言,在版本选择、目录编辑、史料发掘和文论补充四个方面体现出不可忽视的学术眼光,体现出译者的严谨学风、精准眼光、审美发现与学术判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意义与理论功能,折射出易卜生在中国的百年译介传播和研究面向。以学术眼光译介易卜生的私人书信和公开演讲,对于当代中国易卜生传播研究、戏剧创作与研究面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和丰富的启示意义。由此,该书不仅提供了一种走进易卜生世界的鲜活资料和切入视角,而且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如何在国际视野和民族资源的双重视野与审美现代性的学术谱系中,在诗学研究、比较研究和科际研究等面向中拓展易卜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与国际易卜生研究互照互应,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84.
书信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文体。从作品、作者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来看,唐代书信数量众多,但分布不均,初盛唐书信数量较少,中唐书信数量激增,晚唐又有所回落;从作品的形式来看,唐人书信以散文为主,只在初、晚唐有少量的骈体之作;从题材内容来看,唐人书信,寄托友情、亲情的题材减少,而言仕进、论事功、谈学问的内容增多,书信抒发闲情逸致的作用减退,言事说理的实用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5.
马克思的书信,从一个侧面真实记载和反映了他的思想历程。在这些书信中,马克思的理论观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待各种理论,他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待理论写作,他注重和坚持引文的真实性、逻辑的严整性、语言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对待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他强调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联系实际,理论家要尊重实际。  相似文献   
186.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与启蒙宣传家梁启超是肝胆相照的同乡忘年交,然而戊戌政变使两人交往一度中断,一放归故里,一流落海外。后来两人恢复了通讯联系,书信往来不断,这些书信是研究两人交往和各自生平的重要资料。其中于1982年公诸于世的《黄遵宪致梁启超书》,便集中披露了对梁启超宣传功业的推崇与文字魅力的倾倒。黄遵宪与梁启超的心心相映,可谓历代文人交往的典范。在黄遵宪百年忌辰(2005年)将届之际,回顾这一范例颇能给人启示。  相似文献   
187.
好文章的构成,有很多的因素。通过《湘行散记》及其前文本书信之间的比较,以及对其散文思想与艺术内蕴的构成的分析,我们发现,书信不仅提供了《湘行散记》的主要内容,而且对于散文文本的艺术表现力起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书信的第一读者以及作者的精神生活,旧日体验又为作者的艺术感觉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这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洞悉文学创造中的一些奥妙。  相似文献   
188.
北宋诗话中的唐诗研究呈现出梯度拓展与上升的轨迹,围绕对诗人诗作的论评形成了不少集中点,透视出宋人对不同唐诗传统认识与把握的变化;北宋文人序跋书信中的唐诗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唐诗历史发展的观照和论评,二是对唐诗人的不同推重、批评及对其各自创作特征的剖析;北宋诗选中的唐诗研究则集中体现在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上述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生发、同构并进,共同推动了宋代唐诗学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9.
章太炎文献的整理是件非常困难而重要的学术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勇先生编的《章太炎书信集》,填补了在章太炎书信整理方面的空白,是目前所见较为全面的章太炎书信集。文章把《章太炎书信集》中与汤国梨的信件,与汤国梨编次的《章太炎先生家书》影印本以及章太炎纪念馆所藏原件进行核对,归纳了整理本中的疑问之处,对于点校本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如脱文、衍文、误字、未辨识出的文字以及汉字规范问题,一一进行核对。  相似文献   
190.
党德信 《中华魂》2013,(9):33-35
最近到国家图书馆看书,看到书架上厚厚的十大本《钱学森书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书信》),于是就拿起一本拜读起来。钱学森是我十分敬佩的科学家,越看越有兴趣,连续看了多次,颇有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