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马怡 《南都学坛》2010,30(3):1-9
《宣与幼孙少妇书》是居延汉简中一件颇值得辨识和研究的书信。有的研究者认为"此西汉夫寄妇书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与家书无干,"实乃某一烽燧戍卒对另一烽燧戍卒即‘宣’对‘幼孙少妇’之函件","幼孙"为男子名,"‘少妇’乃‘幼孙’之字"。以上两说皆有误。从《宣与幼孙少妇书》的释文、格式、称谓、礼节和内容来看,此信之写作是汉代边吏间的私人问讯与联络,而非公干;作信人"宣"是一位都吏,受信人"幼孙少妇"是一位候长及其妻子。  相似文献   
92.
读懂父亲     
打小我就有些惧怕父亲,一来是父亲在我四岁时才转业至地方,加之工作特别忙,我较少接触他的缘故;更主要的是父亲素来严肃,一张黑黢黢的脸终日难见笑容,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部队纪律,活脱脱一个现代黑脸包公,叫人不敢亲近。因此,父亲刚年过四十就被同事和朋友尊称树爹,这固然有父亲老相的原因,恐怕其中更多的是父亲身上有着一股不怒而威的霸气。记得小时候小朋友们来我家玩,一听到父亲下班回家在  相似文献   
93.
巴金先生与李健吾先生交往近半个世纪,两人的往来书信,目前公开发表的约有76封。由于这些书信大部分没有署完整的落款时间,部分书信甚至是缺页的残简,具体的写信时间多由相应书信集的编者判定,其中有若干封书信的写信时间判定有误。根据书信内容、书信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参考多方材料,对这些误判的写信时间进行辨析和纠正,以期消除因书信时间差错对学者研究造成的障碍,提高书信这种文学史料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11-117
书信不仅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段文化印迹。在传统书信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信息化时代,它曾经所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艺术价值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永不褪色。书信体小说开启了书信叙事的新篇章,书信在小说中不仅可以发挥编织叙事文本、整合叙事结构的功能,还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书信八卦对于女性的特殊意义,并且感知到叙事文本中各种鲜活的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95.
96.
97.
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体,书信的发展和演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针对书信的起源、演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对具体某一朝代或某人的书信研究也蔚为大观.然单论东汉一朝而言,对书信的研究还存在着空白.研究者们多关注东汉书信的内容、艺术特色、汉代邮驿制度等方面,而东汉书信的保存、流传及其体现的社会内涵和士人心态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98.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900—1901年在新加坡和马来亚槟榔屿居住。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保存的南洋侨界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邱菽园的外孙王清建收藏的文献中有多件康有为在此期间致邱菽园的信札。通过对其中未公开发表的十件信札所作的整理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康有为在南洋的生活和活动状况以及康、邱之间基于通过维新、拥戴光绪复辟而使中国走上现代道路这一共同理念的友谊。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学界从多角度多层次对百回本《西游记》展开多元阐释,而文化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维度。作为文人士子的吴承恩无疑是一位神魔叙事的行家里手,同时也在情节展开中流露出浓厚的文人情结,而《西游记》中的前后三封书信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中的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黑格尔生前和身后发表文本的努力挖掘,重在说明,黑格尔在青年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完全同情者,中年时期是拿破仑的大力支持者,老年时期是时代精神的批判反思者.黑格尔的一生站在时代前列,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和国家制度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把黑格尔说成是德国专制的辩护者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