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52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90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张朋 《社会科学》2003,(3):88-93
对于孔子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具体含义 ,学界长期存在争议。文章认为 :究其实 ,老子对孔子思想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将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作一下比较分析 ,就可以得到孔子思想的总体架构 ,并发现“道”是其终极关怀。由此我们可以在“道”的统摄下对“”进行深入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2.
退溪学《易》、讲《易》、述《易》完全是为了进修践履。退溪既继承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他认为“《易》乃理数渊源之书”,而不赞成朱子“《易》本为卜筮之书”的观点。退溪体悟《易》的时中之义至精,且身体力行之。他主张礼有因有革,有常有变,礼在践履中从俗、从宜、从权,其基点是“缘情”。  相似文献   
103.
刘宗棠  马芳 《理论界》2006,(8):184-186
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位于其核心地位,对其他所有伦理道德之德目有统摄作用。“”的含义的多面性是人伦体系中人的社会角色的复杂性的体现。本文尝试引入“人伦网络概念”来阐释“”的内涵,以及描述处理人伦关系所需的人伦道德要求来探讨“”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4.
王阳明试图用他富于特色的良知学来说明万物一体,认为所谓“同体”当从“感应之几”上看,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天地万物“一气流通”。另一方面,王阳明也将人对万物所怀有的那种普遍的顾惜之情作为万物一体之的具体表现。由于将“”设定为“造化生生不息之理”,王阳明就能够从发生学角度观察和描述(行),论证“孝弟为之本”,从而维护了儒家爱主张中的差别原则。王阳明对儒家万物一体之说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一方面,他将万物一体观念应用于社会分工,从而在客观上构成对现实等级秩序的一种辩护;另一方面,他又通过万物一体观念捍卫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救世热忱。在王阳明那里,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不同对象意味着不同规则。作为一种伦理主张,万物一体之说实质是一种精英主义伦理,其基础是一种虚构的天赋决定论,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可普遍化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5.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的生命状态,也就是""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6.
孔子思想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思想史上道、德、的观念的发展过程,表明孔子思想的渊源及其整个体系的形成过程。孔子继承了传统的道、德的思想,并进而提出了他的的学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基本范畴,孔子思想的其他观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7.
孔子虽处春秋乱世,但其""思想普照于世几千年仍光彩不熄。从自爱到孝悌再到泛爱众,无不彰显孔子推己及人、和为贵之高尚。利用孔子""思想与道德关系的辩证统一,通过"学"、"思"、"省"三步阶梯内化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形成良好的培育大学生的""心;通过"礼"、"言"培育大学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8.
韩非之礼学     
韩非是法家著名人物。但是,韩非并不简单的否定礼,他借用礼的等级性维护和论证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除了从法治维度批评儒家德治、政,还从礼的维度批评儒家的道德义,并将忠孝义等纳入礼的控制之下;他肯定礼仪在政治层面和生活层面的价值,在情礼(礼仪)之间又重情轻礼,反对礼(礼仪)的价值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9.
孔子与中国的礼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是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礼”,而不是“”,更不是“天人”。“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礼治”的社会,而孔子就是以提倡“礼”而闻名的。但是,对于孔子关于“礼”的学说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却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代表了孔子的社会政治观点;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体现了孔子的宗教观;有的则认为,“礼”的学说主要反映了孔子的人文观。有人想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以弥补现代“法治”社会的不足;有人则揭示其中的保守性,证明其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阻碍作…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从讨论《论语》中的颜回这一人物入手 ,通过对颜回人格特征的分析 ,引入对“孔颜乐处”的探讨 ,根据从“学”、“礼”到“”、“乐”的思路 ,由对“礼”与“”之间关系的阐述 ,揭示孔颜之所好与所乐在于“礼”这一具体礼制与“”这一人的主动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