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93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孔子对孝作了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以礼解孝,一是以解孝。孔子前期主要继承三代之礼,主张以礼解孝,由于礼体现为制度性规范,以礼解孝,则孝极易沦为外在形式,因此孔子后期则着眼于以内在爱之情解孝,为孝礼奠定了深厚和坚实的伦理情感基础。以解孝,更能够反映和契合孔子原创性的的思想。他引入礼,以释礼,以解孝,孝道思想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的转变,其内涵较以往更加充实和丰富,这是孔子对孝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然而,孔子同时又兼顾两者,并不偏废,只是有所侧重。以礼解孝和以解孝既各自独立又融为一体,成为孝道思想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2.
""思想是儒家思想所构建的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原则性理念,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核,对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具有指导意义。""思想在现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深厚的体现,检视""思想的精神内核,对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53.
王建宝 《船山学刊》2017,(3):104-112
精神人文主义以为核心,在对传统的儒家人文主义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强调了"地"的维度,从而为回应当代的生态环保问题和关爱地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同时,精神人文主义也继承了儒家知行合一的精神传统,在践履生态环保和关爱地球的实践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精神人文主义对儒家生态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全球性实践。  相似文献   
54.
薏苡又名薏、苡米、苡,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但生薏苡性偏寒凉,炒薏苡和麸炒薏苡性  相似文献   
55.
张成栋 《现代妇女》2014,(1):208-208
孔子的思想核心虽于学界一直有争论,但学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从"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三方面阐述孔子的学思想,了解孔子的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李晓虹 《中州学刊》2012,(1):119-123
"理"是二程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则是天所赋予、己心所禀之"性"、"德","礼"则是现实生活中践行"性"、"德"的具体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而作为"礼"之一种的"孝"则是践履"天理"、"性"、"道"的具体行为。二程在突出诠释"孝道"的实践价值的同时,予"孝"以形而上的诠释,使"孝"之外在的行为仪式具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从而使"孝"这一人伦规范具有了形而上的本体论依据和价值源头。  相似文献   
57.
<正>复礼门位于颜庙第二进院归门之西,与东侧形制相同之克己门相对,取名《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句,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门建于五层石阶之上,单檐歇山式,阔三间,深二间,灰瓦盖顶,檐下彩绘斗拱,前后有八根朱漆木质明柱擎檐,门上悬红地金纹花边竖匾,上书"复礼门"。  相似文献   
58.
温海明 《社会科学》2012,(7):124-131
孔子"孝"之非反思性的先行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论证:"孝"之为人伦中心与""可以打通;孔子对于"孝"的非反思性的先行性的确立其实可以回溯到他对天地自然运动的深刻领会,而将个体的"孝"经验上升到全体人类的""境,最直接的基础是宗教感情,由此可以论证"孝"之非反思先行性的宗教性维度。由此可见,孔子提倡的"孝",不仅仅是其中心思想""的根基,而且可以与孔子对于天地自然的本体论理解相通,也可以与基于祖先崇拜的宗教情感相通,如此,"孝"就由个体源初的感情,上升到人类全体以致世界全体,成为人非反思地面对世界全体的不可移易的先行性基石。  相似文献   
59.
崔士岚 《理论界》2012,(7):156-157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通过对《论语》中有关""的语句的梳理与分析,发现""的含义层次不同,而行""之方也不尽相同。这体现着孔子对""的不同的外在要求。这既使人们发现了行""之方,又极大地扩大了道德主体的范围。  相似文献   
60.
张松 《东岳论丛》2007,28(6):119-126
在孔子所构思的-礼关系中,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存在论意义,其不同寻常的深刻性只有面对现代性的两难问题时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来。事实上,通过对-礼关系的构思,孔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不再将社会整体性看作是对个体存在的外在限定,而是把它看作是属于个别化存在本身的内在规定。但是,由于实体性的礼及其所表达的特定的社会秩序被孔子直接等同于存在的整体性本身,因而也就产生了一个与他的原初设想相悖的结果:礼实际上取代了人的个别化存在的源始世界关系,而成为一种对个人拥有绝对权力的东西;这一点与孔子在存在的根本问题上的沉默态度是相适应的,并且也因之而得到了强化。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可以直接用他的思想来对治现代性的诸多问题,这种想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