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中的伊朗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出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后,为摆脱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困境,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领导地位,对于前任乔治·W·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进行了调整.鉴于之前美国一味打压伊朗的政策收效甚微,奥巴马政府更加倾向于使用外交手段来处理伊朗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奥巴马政府的伊朗外交处于"有进展、难突破"的状态.本文试就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中的伊朗政策调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
俾路支人作为伊朗国内不同于主体民族与主要教派的少数族群,其社会发展问题一直是伊朗国家治理的重要议程。1928年西俾路支斯坦并入伊朗后,巴列维王朝对俾路支人采取民族同化政策,导致伊朗俾路支民族抗争运动兴起。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伊朗政府对俾路支人的政策从压制为主的消极管理,逐步转变为以安抚为主的"吸收"政策。在与中央政府的互动过程中,伊朗俾路支人形成了不被认可的少数族群身份、边缘化的政治地位、落后的经济状况、受限的民族语言环境以及逊尼派宗教人士主导下的传统社会结构等社会特征。由于伊朗俾路支人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当前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整体上保持相对平稳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23.
伊朗的波斯湾战略随着国际处境的变迁和国力的强弱变化具有顺势而为、因时而变的历史特点。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与美国关系紧密,与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没有根本性的矛盾,伊朗利用英国在1971年撤出波斯湾的权力真空以及伊朗在国际格局中的相对有利地位和综合国力上升的良好态势,由被动因应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谋求和维护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战略利益。伊朗因此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相对提高,掌握了波斯湾三岛的控制权,其军事力量也实质性地介入了波斯湾地区事务。因此,巴列维王朝时期的波斯湾战略基本实现了伊朗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4.
伊朗议会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形式重于内容,议会选举是伊朗政坛派系斗争的风向标,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派系斗争清晰地反映了伊朗政治的发展历程。基于领袖和总统在伊朗权力架构中的作用和地位差异,1989年以来议会选举中关于总统阵营与领袖阵营的票箱对决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的路线斗争。2012年以来,各派势力就后哈梅内伊时代的权力布局展开了激烈争夺,表面上看是保守派内部上层利益与底层利益的碰撞,是不同派系间的政治博弈,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伊斯兰政权下一步发展"依靠谁、服务谁"的路径选择角力。  相似文献   
25.
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从表面看,革命的胜利是政教合一体制建立的主要原因。然而在经过两伊战争、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伊核危机和总统大选风波后,这种政治体制仍能稳步发展且依然具有活力的深层原因很值得研究。本文将通过波斯传统的政治思想、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宗教思想、外来现代化思想的影响和其他模式尝试的失败等四个方面来揭示这一体制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26.
2009年6月12日伊朗举行总统选举,根据伊朗选举委员会于6月13日公布的数据,现任总统内贾德以63%的得票率连续第三次当选伊朗总统,而其主要竞争对手,改革派的穆萨维仅得到了34%的选票。选举结果公布后,穆萨维的支持者立刻走上伊朗首都德黑兰街头进行示威游行,抗议选举中的大规模舞弊行为,而穆萨维本人随后也发表声明,表示自己才是选举的真正获胜者,  相似文献   
27.
:智力引进是落后国家学习先进国家、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常用手段和方法 ,是任何一个力图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必须采用的有效手段 ;智力引进是历史交往的必然结果。伊朗在其于新航路大发现之后与西方文化的历史交往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 ,进行了一系列的智力引进。伊朗的智力引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 ,但总体说来 ,伊朗的智力引进具有随意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28.
伊朗议会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形式重于内容,议会选举是伊朗政坛派系斗争的风向标,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派系斗争清晰地反映了伊朗政治的发展历程。基于领袖和总统在伊朗权力架构中的作用和地位差异,1989年以来议会选举中关于总统阵营与领袖阵营的票箱对决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的路线斗争。2012年以来,各派势力就后哈梅内伊时代的权力布局展开了激烈争夺,表面上看是保守派内部上层利益与底层利益的碰撞,是不同派系间的政治博弈,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伊斯兰政权下一步发展"依靠谁、服务谁"的路径选择角力。  相似文献   
29.
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革命后的伊朗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上带有回归传统、反资本倾向、国家全面介入和分化严重等基本特征.这种状况完全不符合伊斯兰革命的最初理想,并最终危及到伊斯兰政权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0.
郭白晋 《江右论坛》2007,8(6):57-59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伊拉克和伊朗两国边界和领土争端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而其中分歧最大的是两国关于阿拉伯河界的争端,并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只是在论述两伊战争时有所涉猎,还没有专题的著作或论文.笔者试图追根溯源着重探讨一下两伊关于阿拉伯河界争端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