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国际原子能机构自195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其核查效能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效能有三个基本因素:该机构核查制度的完善程度、大国对该机构的支持度和受核查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程度.为检验上述基本假设,本文考察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中东国家的核查实践,分析了其对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和伊朗四国核查是否有效及其原因,最终证明上述假设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一波三折,危机不断升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对于美国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对抗和斗争,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微观理论视角,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国际危机中的威胁认知理论来解读伊朗核危机,分析美伊在核问题上对抗的实质,弥补宏观理论在政策解释上的缺失.本文将对威胁认知的概念、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伊朗核危机中威胁认知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提出解决伊朗核危机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33.
外交     
《领导文萃》2008,(22):9-10
中国十分关注中东;中国研究格俄战争对能源影响  相似文献   
34.
2007年初,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两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为什么遭人憎恶?”内贾德不仅将全球的邪恶势力(无论在伊朗国内还是国外)视为伊朗的敌人,还把这些邪恶势力描绘成“邪恶轴心”。内贾德认为,这些邪恶势力对伊朗的憎恨源于宗教方面的因素,它们认为“任何人都要为上帝服务”。内贾德严厉地谴责了乔治·布什,并告诫强烈支持他的国会议员:“事实上,伊朗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国——因为美国自始至终对伊朗怀有敌意。”值得庆幸的是,伊朗并非孤军奋战:全球的穆斯林都会支持伊朗。因此,内贾德大胆地宣称:“美国会发现自己是在与全球的穆斯林对抗。”  相似文献   
35.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社会变迁过程中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游牧人口、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发生根本性改变。现代化的推进使伊朗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迁移,出现快速城市化的现象。但是人口的流动加剧了伊朗城乡间和地区间的不平衡,最终伊朗社会呈现出现代城市和落后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36.
朱伟东 《唐都学刊》2007,23(5):69-72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是美国在中东外交的一大挫败。美国在这一革命前后所采取的政策充分表明了美国试图控制伊朗局势的努力与伊朗社会现实的不合拍,表明美国行政当局对伊朗社会演变的不了解。而美国外交政策在伊期兰革命前后的摇摆,更表明了美国外交中某些外强中干的本质。  相似文献   
37.
《山西老年》2009,(9):64-64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8月3日正式批准艾哈迈迪·内贾德为伊朗第10届总统。自6月12日总统选举以来,伊朗政坛风波不断,再加上西方国家不断向伊朗施压,艾哈迈迪·内贾德在风雨中走向连任。  相似文献   
38.
双面巴拉克     
正卸任的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被认为是该国史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导人之一。他位高权重,任防长期间,曾在2012年11月对加沙发起"防务之柱"大规模军事行动,并与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决策是否对伊朗动武。同时,巴拉克还经常出访美国,代行外交部长职权。尽管他长期活跃于公众视野,但正如以色列专栏作家阿里·沙维特所言:"巴拉克就  相似文献   
39.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为首要目标之一。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深化了这种调整,正式提出反扩散战略,谋求全面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重点关注伊拉克、伊朗、朝鲜、利比亚等“无赖国家”。布什上台后更加强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美国面临的首要威胁。  相似文献   
40.
霸权威慑与战略反制--双重标准下的伊朗核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危机的出现是伊朗与美国霸权长期对抗的必然,也有伊朗企图通过获取核武器寻求安全自助的因素。从战略行为方式判断伊朗核危机中的动向在于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对照,理解战略的根本目标与实现手段间平衡互动,探寻化解核危机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