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90篇
  免费   1337篇
  国内免费   341篇
管理学   3710篇
劳动科学   127篇
民族学   2188篇
人才学   670篇
人口学   129篇
丛书文集   13390篇
理论方法论   2534篇
综合类   25764篇
社会学   3272篇
统计学   584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1215篇
  2022年   1127篇
  2021年   1443篇
  2020年   1312篇
  2019年   1213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1030篇
  2016年   1293篇
  2015年   2058篇
  2014年   3908篇
  2013年   3170篇
  2012年   3395篇
  2011年   3678篇
  2010年   3458篇
  2009年   3473篇
  2008年   4050篇
  2007年   2888篇
  2006年   2561篇
  2005年   2279篇
  2004年   1802篇
  2003年   1641篇
  2002年   1336篇
  2001年   1127篇
  2000年   872篇
  1999年   40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2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背景下形成、发展的。在邓小平的视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执政党的建设、领导是影响社会政治生态变化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国的政治生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如何把握这种变化,克服变化中潜在的危机呢?邓小平的政治生态观可以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22.
1956年,《舟山报》改办为全国第一张渔业报,这是“双百”方针指导下地方报纸新闻改革成功的鲜活典型。今天,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促使当年《舟山报》改办成功的内外生态因子,对于地市报刊准确把握媒介生态位,办出地方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3.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大学师生关系逐步呈现出疏离、僵化和功利的特征,建构一种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已十分必要.文化生态理念倡导对个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尊重和彰显,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新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型师生关系是现代大学师生关系的理想选择,可以通过大学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建构.  相似文献   
424.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425.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426.
我国目前的德育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应从传统道德的继承、市场经济的要求、科技伦理道德的发展三方面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427.
加快建设福建海洋生态经济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建设福建海洋生态经济圈,对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建设福建生态经济大省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2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道德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行为模式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探讨信用道德与青年行为模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也许将会为我们如何在新时期强化社会信用道德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29.
社会生态意识是对当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和生态审美观等.社会生态意识一经形成,就可将人们的科学活动限制在一定历史时期生态环境许可的限度之内,从政治、经济和科学家等方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科学技术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等趋势.  相似文献   
430.
情、理、法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蕴 ,在不同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人的自然属性意义上说 ,情是本能的情欲 ,理是人独有的用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能力 ,法是人为了生存而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从中国古代宗法伦理社会角度说 ,情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及推演 ,理是血缘人伦之礼 ,法的积极含义等同于礼 ,消极的一面是刑 ;在现代法理社会中 ,法是基于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规则体系 ,理则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合理的设计和选择的理性 ,情则是作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提升。可以说 ,情、理、法决定人的基本生活样式 ,三者作为人的共同属性始终是构成伦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