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7年6月22日下午,我国首个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棗中国人民大学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在京成立.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继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之后,对国学进行创新性阐释的又一尝试.  相似文献   
52.
佛说缘生而主无常、无我、性空。佛教传入中国后,谈空说有,异说纷呈。近代佛学复兴,科学思潮适逢其会,以科学解空则应运而生。无论在形式上、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无论是宇宙生成论,还是社会人生观,处处用自然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印证佛教义理,为佛学提供实验的证据。尢智表便是其中之翘楚。  相似文献   
53.
燃点心灯     
《现代交际》2004,(12):45-45
  相似文献   
54.
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信仰,相信因果报应;有哲学观念,即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解脱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重视道德的作用,佛教还是文学艺术和民俗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55.
Comment on “The Intersubjectivity Aesthetics”——A Response to Mr. Yang Chunshi,Thought on Farcicality and Laughter,The Series of Translation Errors in New Time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Seeking Truth before Seeking Creativity,A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Xian” (County) ——A Discussion with Prof. Tang Degang……  相似文献   
56.
佛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挖掘、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精粹,对于丰富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佛门的教育智慧,概括起来主要有:一阐提人皆能成佛;残缺之人亦可悟道;随机应变,随波逐浪;宽容大度,徒自省悟;肯定自己,接纳自己;以戒为师,成就自己;看清自己,自走自路;充实内功,不宜妄求;自悟自度,自己开眼;黄叶止啼,激发兴趣;磨砖为喻,启生心智;讲活讲透,顽石点头;道在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57.
黄庭坚出于佛禅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有意创制艳情词.这首先与他的佛学经历、佛学修为,禅宗特别是黄龙派的刚猛禅风有关;其次,与佛禅的女性态度,以及黄庭坚本人所受到的佛禅无差别对待"中道观"的思想有关;再次,与他的词学现有关,他所秉持的词学观,也深受佛禅思想影响.南宋陈善、朱熹等人,对黄庭坚创作艳情词的良苦用心和慈悲用意,做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8.
在近代的佛学热当中,“先进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将文化建构的思考聚焦在佛学资源的发掘上,力图将佛学有关人生终极关怀的学说,积极有效地转化为新文化的建构元素,但基于不同的文化理想,鲁迅与梁启超对于佛学的价值取向,则表现出了本质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反映出近代中国在文化转型时期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建构理想和价值择取导向。  相似文献   
59.
在当代欧美学术界,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潮流:即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去解读佛教,或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测佛教精神训练的神经生理机制。近年来,欧美学术界的这种风潮,也传入到中国学术界,并成为了中国佛教研究现代化的一种方向。因此,在当代中国的佛教研究中,如何正确看待佛学与科学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学术界的佛学科学化研究,是基于西方哲学与科学立场的,或者说是非佛教本位的。在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佛学与科学的关系,尤其是基于中国传统佛教的立场,去处理这种关系,是十分关键的。太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较早开始思考佛学与科学关系的人,而他的见解,对于今天佛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佛学自东传中土就开始其永未消歇的俗用过程,俗用使佛学走向民间,使佛教教义与民间风俗相联,为重构中国文化的体系奠定了基础。俗用佛学与寺院佛学是并行互补的两个方向,前者重效行,后者重经义,反映出人们信仰追求的不同层面。从佛学俗用的趋向看,主要有俗信与迷信两条路径,它们互有联系与离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