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3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3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42篇 |
人才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102篇 |
理论方法论 | 124篇 |
综合类 | 1394篇 |
社会学 | 4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观物"与"观无"——儒学与现象学的一种融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7-74
在汉语所表达的中国人的思想中,显而易见,我们的一切“观念”,皆出于“观”:观念是“念”,念出于“观”。然而在中国思想中,“观”有两层不同的意义:一是“观物”,是有所观之观;二是“观无”,是无所观之观。观物之所观者,或者是形而下的存在者、“万物”,或者是形而上的存在者、“道之为物”,故有所观;而观无之所观者,则是存在本身,是“无物”、“无”,故无所观。而在儒家,这种“无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作为大本大源的生活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而观无作为无所观之观,实质上是一种生活领悟。这样的生活情感、生活领悟,是先行于任何存在者、任何物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992.
试论《阅微草堂笔记》的伦理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希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81-86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对家庭伦理、职业伦理、生态伦理等类型进行了分析评判,其依据主要是儒家的原始伦理思想,在遇到价值悖论和异端伦理时虽有灵活变通但不离初衷. 相似文献
993.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地保持了自己文化的完整性、独立性、绵延性达数千年,这与中华文明早熟的“大一统”文化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汉字、儒学、秦始皇为这“大一统”文化模式的建构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中国的“大一统”文化模式在世界文明史中独具特色,这一模式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陈嘉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现代新儒学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过于依附于传统,甚至讲道统。这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包括:不能站在普遍的立场上思考;脱离时代,脱离现实,问题陈旧;方法论上缺乏新的开拓。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层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儒学存在的社会基础已经改变,而新儒学未能适应这一转变等。现代新儒学的上述不足,正是我们在哲学的创新上需要克服之处。哲学问题一般来说并不具有地域的性质。我们要善于学习中、西哲学史上的思维经验,面对时代,把握现象,发现问题。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传统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5.
彭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6.
997.
儒学的历史命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祥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3):32-36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形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境遇变化。在现代中国 ,对于儒学 ,既不能一厢情愿地讲“复兴”,更不能全盘否定 ,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98.
999.
一在宋代历史上,理学在北宋末年曾遭到统治者的禁锢,南宋时,随着时局的变化,统治者重新认识到理学在社会生活与伦理道德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其道统观念更对政治统治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而大力倡导新儒学,使得理学在南来才真正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并且对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表现为一股时代性的文化主潮。与理学本身的历程相似,理学词施也是在南宋真正确立,依倚着理学的强大影响,理学家的词学观念便逐渐由对词坛的渗透而被接受,由此而折射的理学思想甚至对整个家代词学产生重大影响。从词学的发展看…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