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8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才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294篇 |
理论方法论 | 32篇 |
综合类 | 463篇 |
社会学 | 5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路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和的精神、仁的精神、大同精神、自强精神与礼的精神。这些精神虽有其消极面,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健康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无疑可以促进今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2.
张祥龙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4):47-51
作为贺麟著作的“外篇”,《文化与人生》将贺先生的精神理想主义的哲学观运用到领会历史现实和文化人生的真谛中来,放射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它包含的文章可分为四类:一、儒家文化的自信、自省与图新,在认识和汲取西方哲理、宗教与艺术的元气中获得新生;二、乘抗战风云之势而谋划建立一个不失自家传统的现代法治国家;三、辨识人心的信仰及宗教维度,并于现代儒家和华夏精神生活里找到它或引发它;四、评析以往和当代的文化流派,并发表对于教育的主张。这四类文章相互映衬,共同展示出《近代唯心论简释》的核心义理即“心即理也”的深意。 相似文献
33.
闫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
儒家伦理政治观具有伦理与政治一体化、“德治”与“民本”思想相融合以及注重伦理道德的制度化和政治制度的伦理化等鲜明特色,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美德,对我国封建社会乃至当今时代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4.
叶正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汉文化,是指两汉时期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典章制度价值观念等。汉文化自形成以后便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正统地位。"儒术"的内容涉及个人修养和治国理念,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儒术"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贯彻,不可顾此失彼,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儒术"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生命的学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国学应继承发扬并光大之。 相似文献
35.
杨忠东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4):26-28
苏非派经典著作《密迩索德》和《天方性理》一书的宇宙生成理论之间存在渊源关系,苏非神秘主义是刘智哲学思想体系的主要来源。比照刘智和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观,两者之间存在本质性差异。回族历史上存在的"以儒诠经"的文化现象是回族追求文化平等的外在方式,维护和珍视自身的文化传统是回族学者著书立说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6.
宋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4-96
卫礼贤是近代德国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之一。他在中国前后共呆了25年之久,长期的中国文化浸润使他深深的热爱上了它,他甚至不无自豪地公开宣称自己是儒家弟子。当然他的这种热爱不是对中国文化的盲目崇拜,而是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精髓的认可和推崇。 相似文献
37.
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佛、道、儒三家文化的长足浸润,但其中尤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居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并促成了中国园林体系的形成。而儒家的"比德"观,因为直接将园林里的山水、草木、鱼虫等构成要素与人格对应,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比德"思想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比德思想的内涵、起源及在传统园林里的表现等角度,探讨"比德"思想与中国园林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38.
柳士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
在形象学的视野中,我们审视朗费罗作为一个文化形象在中国的介绍与接受,考察汉语文化系统中的意识形态对朗费罗形象构建的操纵,分析百年来国内五个版本的美国文学史中朗费罗的相关书写以及中国作家对朗费罗的想象.朗费罗的个人修养和诗歌创作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十美”质素,其作为“君子”的文化形象才能够在中国流布,而这种本土化形象的建构是中国学者的儒家思想同化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邱洪瑞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20
从周武王、周公营建洛邑“天下之中”,到后来“天下之中”演变成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概念,历代儒者不仅论证、阐释了洛邑“天下之中”的地理地位,还基于儒家的德政思想阐释“天下之中”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运用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解读儒家的“天下之中”观念,既可以准确理解“天下之中”观念的深刻内涵,又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儒家确立和传播“天下之中”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一是作为历史上统治最长久的朝代,周代立国八百余年,“天下之中”的文化向心力功不可没,这启示当代中国要重视知识分子的理论阐释作用,制定恰当的文化策略,在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彰显自身的文化魅力;二是“天下之中”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观念,它的产生是周初统治者主动选择文化发达地区建立文化中心、借鉴吸收夏商两代优秀文化的结果,这启示我们应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三是儒家对“天下之中”观念的传播、阐释,既有顺应时代民心的德政主旨,又掺杂了所谓“天道之数”之类的愚昧迷信,我们应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以古为鉴,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0.
邓小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94-96
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源远流长 ,构成了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主要根基 ,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大环境下 ,夫妻平等和睦、对未成年人教育严格、尊敬老人。可见 ,倡导传统家庭美德 ,“古为今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