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96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管理学   17573篇
劳动科学   1204篇
民族学   1447篇
人才学   2733篇
人口学   866篇
丛书文集   15180篇
理论方法论   3795篇
综合类   29040篇
社会学   6949篇
统计学   2655篇
  2024年   309篇
  2023年   1049篇
  2022年   958篇
  2021年   1172篇
  2020年   921篇
  2019年   1404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838篇
  2016年   1188篇
  2015年   2012篇
  2014年   5719篇
  2013年   5306篇
  2012年   5905篇
  2011年   6806篇
  2010年   5790篇
  2009年   6361篇
  2008年   7246篇
  2007年   5095篇
  2006年   4429篇
  2005年   3556篇
  2004年   2961篇
  2003年   3233篇
  2002年   3026篇
  2001年   2308篇
  2000年   1647篇
  1999年   569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毛泽东多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回忆毛泽东的人际交往时,对主席有这样的鲜明印象:党外友人颇多私交,党内同志多系公往,唯一的例外是陈毅,有诗交,属私交。此话大体不差,只是在党内有诗交者还应加上胡乔木。胡乔木自20世纪40年代初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两人工作上是一种上下级关系,但诗交带有亲切而不拘形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全球复杂多变的文化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其哲学意蕴来看,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旨在实现文化内含的价值追求;二是指出了家庭文明、党内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的“育人”作用、“化人”作用、灵魂力量,旨在阐释文化外显的作用机理;三是要求在文化基因测序遗传重组进化过程中,实现“文化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旨在驾驭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新时代文化哲学反映了人与文化关系的三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人与文化关系的总体性反思。  相似文献   
993.
社会政策不仅旨在追求公正、福利等特定的社会目标,而且具有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功能。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一个政治法律共同体,也是一个伦理共同体,而社会政策也有鲜明的伦理属性,且二者具有伦理同构性,这决定了通过社会政策建设民族共同体的可能性。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社会政策同样具有长期性、持续性、日常性的特点,这决定了通过社会政策进行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社会政策通过制度化个体之间互助的伦理关系、强化民族共同体的伦理内涵、重申并落实共同的价值观而建设民族共同体,这揭示了社会政策路径下建设民族共同体的可行性。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突出强调的背景下,通过论证社会政策具有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功能,给中国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带来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由于西方思潮的影响,以及新形势下的道德体系尚不完善,在一些青年大学生中对民主法治建设还存在认识上的片面和误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问题的根源,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大学生们的思想认识,纠正其种种不正确的言行和误区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5.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不仅解构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单向性,还消解了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认为:技术增信的价值共识、技术赋权的主体共建、技术赋能的行动共治和技术互惠的成果共享形塑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应以“治理效能”提升为导向,从主体共建、动力激活、资源整合、共生平衡和规则约束等方面探究乡村数字治理的运行机制,以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99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什么是和谐文化?怎么建设和谐文化?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刊约请几位专家从不同侧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期促进和谐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权益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路,保护九亿农民的政治权益,对于维护当前农村的稳定,推动农村的繁荣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指出了当前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政治权益缺失的种种表现,全面分析了造成农民政治权益缺失的若干原因,并努力从经济、教育、法律、制度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图书馆与非正式交流过程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琴仙 《河北学刊》2008,28(2):252-254
在网络环境下,将非正式交流渠道信息纳入图书馆馆藏建设体系对科学交流和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图书馆应将会议相关信息与预印本服务系统等非正式交流过程信息资源纳入其资源建设范畴。  相似文献   
999.
西方学界形成了一整套多视角的社会建设话语体系,如结构视角、政策视角、价值视角等。由于它们缺少对中国国情复杂性的体验、对中西话语内涵差异性的认知和对中国社会建设的连续性观察,并不能为中国社会建设实践提供指引。将中国历史传统资源和当今社会建设实践相比对,可以发现“民生”和“治理”如同两条红线贯穿始终。它们作为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两翼”,分别揭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工具。在“温饱-小康-富裕”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生和治理演化、互动,先后形成温饱目标下经济民生工具为主导、小康社会目标下共建共治共享为主导、共同富裕目标下现代国家治理为主导等三个组合形态,从而形塑出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结构。民生价值指向共同富裕,治理工具指向共同体建设,二者殊途同归,都通往“大同”社会。贯穿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小康”和“大同”思想,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农村居住集中化过程中农民住房保障与福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改革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经历了两次建房高潮,这是富裕之后农民的自然选择和自发行动。与城市职工相比较,农民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住房保障与福利,在两次建房热潮中,农民自己一直是建房资金的承担者。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农村居住集中化已经提上了农村社会发展规划的议事日程,沿海发达地区农民第三次建房热潮已经或即将兴起,如何避免和减少农民在居住集中化过程中的损失,为他们提供住房保障和福利,是政府所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