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5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0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才学 | 10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77篇 |
理论方法论 | 53篇 |
综合类 | 633篇 |
社会学 | 109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57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重要思想,指出党“如果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实践证明了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公安机关工作的动力,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33.
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在中共“十六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大陆的政治稳定问题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大陆的权力交接能否顺利完成?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重大转变?现政府和现行政治制度能否继续存在下去,或者说共产党能否继续执掌政权?这是一系列引起全球关注的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关系到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稳定性的含义在日常用语、大众传媒、学术论文和官方文件中,中国大陆的“政治稳定性”具有多种含义。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其一指政治领导核心的稳定性,其二指关键政策的稳定性,其三指政府的稳定性,其四指… 相似文献
34.
《共产党宣言》在为无产阶级指明消灭资产阶级的革命方向和实践路径的同时,也绘就了未来美好生活的画卷并提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党的初心与使命。《共产党宣言》中对美好生活观的阐释内在的包含三重维度:基础维度,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保障;主体维度,要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美好生活;目标维度,最终的美好生活要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入新征程之际,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美好生活观的三重维度,对于推动实现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唐建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87-92
以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传播者的阶级成分和政治地位的差异很大,传播目的也大相径庭;二是传播内容各有侧重,传播信息有对有错;三是传播渠道单一,广度有限;四是传播对象各有定位,针对性强;五是总体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7.
张清华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3,(12):5-7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党一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关怀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39.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日本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使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逐渐转向了抵抗日本侵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在此过程中,国民党经历了由"攘外必先安内"到"合同团结,以自效于国家"的转变,把整合不同政治力量参与抗战与民族复兴大业联系起来;共产党着眼于民族复兴力量的思考,相继提出了建立"下层的统一战线""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以"实现真正广泛的反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的主张,目的在于凝聚全民族所有爱国政治力量共同抗日;中间力量在呼吁国民党"取消一党专政"的同时,提出了"建立民族阵线"的主张,强调各党派团结抗战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前提。三支政治力量对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及其对御侮图存手段方式认识的一致性,形成了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