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5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2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519篇 |
理论方法论 | 68篇 |
综合类 | 868篇 |
社会学 | 56篇 |
统计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474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90华诞。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72.
王文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09-125
缩小收入差距与不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2013年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着重考察了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显著减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存在动态性,有利于从长期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减小。人力资本积累是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减小其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从不同财政支农支出类型看,农业支出对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其次为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财政支农支出对女性户主家庭和干部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小其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影响。相比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地区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小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精准扶贫战略作为近年来帮扶农村增收减贫的重要方略,其实施也有效促进了财政支农支出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数字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异化的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表征出文化消费意识畸形化、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文化消费精神娱乐化、文化消费话语隐性化等多元样态。同时,随着文化消费主义在数字空间的不断弥散,其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危害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磨灭精神生产的客观性、减损精神产品分配的公平性、弱化精神交往的深度互动性、阻碍精神消费的整体延续性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消解数字文化消费主义的现实危害,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需筑牢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公平享有的主流价值阵地,创作契合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营造凝聚人民精神生活共识的清朗数字空间,形塑促进人民精神生活意义达成的数字文化消费观,从而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4.
夏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14-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着规律必然性、价值指向性与实践渐进性的生成逻辑。基于目标锚定、过程匡正、关系协调等价值引领功用,着力构建人民精神生活的主体聚合、精神升华与生活贯通的价值引领机制;基于人民的价值主体、精神生活的本质属性与共同富裕的主旨要义,深化构建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文化产业事业发展、基层治理保障与建设效能评价反馈的价值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75.
李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89-197
在政府鼓励引导资本下乡的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生是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议题。本文基于鲁西南柳村旅游开发十年历程的调研,分析村企互动均衡何以可能。研究发现:(1)受社会交换论启发,建构“双向借力”概念,解释村企互动均衡的理论逻辑;(2)从长时段看,村企双向借力需要相应的维系机制,包括积极有为的村集体中介机制、村企“资源—能动”借力机制、适时转变的互动平台机制,保障双方从零和博弈走向平等沟通、利益聚合;(3)从村集体、村民、企业的收益分配上看,村企围绕“做大增量利益”双向借力,形成双方合意的共富效果。最后,“双向借力”并非涵盖村企互动均衡的所有样态与机制,而是强调社区参与、资源互补、资本有机嵌入等因素对促进村企互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6.
77.
种种迹象表明,既不“杀富济贫”,又能实现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兼顾各方利益,公共政策就要充分体现“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施政理念。2005年国家公共政策的规划所透出的信息表明,那是一份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规划。“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时间内,一些酝酿多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将取得突破。这些改革在有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也将在方方面面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惠。 相似文献
78.
(一)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就是说,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可以从两个层面去把握:一是从一事物与他事物之区别上来界定事物的本质;二是从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从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性中去把握。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总是较多地注意了从第一个层面即把它同以往的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从形式到内容)比较中去把握。如果仅仅停留在… 相似文献
79.
在共同富裕建设的伟大工程里,职业教育能够以教育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产教融合等多元路径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湖州“共富”职教中心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与乡镇结对共建,在党建联盟、乡村治理、乡企经济、技能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不断实践,探索出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建设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80.
本文基于土地财政和资本的循环、收入的分配等机制,采取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解析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内在关系,解析相关理论、政策和技术等对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与启示,进而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具体途径。研究认为:基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土地及其关联要素、空间建成环境等的配置为起点,通过资本的一次或多次循环和收入的一次或多次分配两个机制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互动关联和传导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城市人”理论倡导的自存与共存平衡理念对国土空间规划确立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容安排较好地考虑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相关原则和要求,需要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中予以有效落实和体现。基于此,国土空间规划无论从理论、逻辑层面还是政策技术层面都可以影响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