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617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1157篇
社会学   247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平 《社科纵横》2011,26(3):155-157
新的历史时期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中央精神,充分重视和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和必要性、论证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的必要条件、提出了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2.
本文指出,将工业化、西方化作为现代化、全球化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化、全球化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化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化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化的多元类型。  相似文献   
43.
《欲望号街车》是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作者试用文学审美维度的表现说和实用说,分别对女主人公的“欲望”和作者的创作欲望及动机进行解读。女主人公的“欲望”表现了与作者生活中的欲望之间的映射关系;作者创作该剧的欲望在于,他渴望社会对他的性取向宽容,而这种渴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奢望、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欲望。因此,《欲望号街车》的主题隐喻可概括为没有“欲望”的欲望,是文学创作的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之间张力的悖论和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44.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农村基层图书馆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新农民信息需求的知识援助尤显薄弱。文章探讨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和谐社会信息正义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45.
史超 《东岳论丛》2022,(10):75-80
与同时代的其他通俗文学作家相比,张恨水的小说展现出特有的社会空间,这不仅体现为张恨水以写实的手法对当时中国社会城市生活现状的真实再现,也体现为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对肮脏的社会以及丑恶的人性批判。张恨水的创作在一众通俗文学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高峰”,根源于作者丰富的创作经验、高超的语言艺术表现力及其特有的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这种社会经验和现实关怀与其长期供职于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报业的工作不仅使张恨水有机会直接接触大量真实的社会新闻,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真实的素材,也使得张恨水相较于一般作家来说有着更为广泛的交际网,对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状态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更使得张恨水深谙一般读者的兴趣点,能够在顾及阅读趣味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思想,因此更能迎合一般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46.
独特的地理因素和多民族共存的状态成就了了贵州画家与生俱来的自我意识,它孕育了人文关怀的种子。艺术家们通过描摹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讴歌在恶劣环境中朴实无华且坚强不屈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立意鲜明跃然纸上,引人深思。贵州走出的一位位艺术家们要用手中的画笔让一切变得浓烈、不同寻常、要满怀深情地讴歌生活,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7.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8.
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当下、追求永恒的精神渴望。以善为目标的道德,所展示的价值追求正是对自我本能的超越;道德之善可以无限逼近,却难以最终到达;道德理念内涵着追求"本质"、"始极"的维度。道德所内蕴的终极关怀特性,所显扬的是道德终极的自成目的性,不仅使道德主体因有了终极价值的前提而理直气壮,也使道德主体因体验到一种超越有限和世俗生活的意义,从而在物质利益的冲突中超越出来。  相似文献   
49.
随着我国对法律的不断修改,我国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法律逐渐走向学术化、专业化和理性化,这就导致法律与人们的生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法律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人们的行为,这种标准模式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人们与现代的法律之间逐渐疏远,甚至出现排斥的现象。如果今后在制定和实行法律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把人当做考量的对象,那么就可以克服冰冷性和僵硬化等弱点,从而让现代法律具备人文关怀的特质。  相似文献   
50.
本文指出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 ,群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提出了对近代以来人类解决社会矛盾的理论模式———工具理性的重新审视 ,它使人文社会学科的认知模式转向对人类自身的主体关怀。作者认为 ,人类社会的一切学科应立足于关注人们在世界生活的自在与和谐 ,而人类诸学科史及学科的整合 ,呈现着不断归于人类自身的趋线 ;人类学所立足的人性观 ,体现着对人性的认可和揭示 ,展现着其研究由外在向主体趋近的轨迹 ,人类学分支学科的演进和民族志发展的脉络 ,勾勒出向主观、人观、人性、个性与主体间性迫近的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