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81.
沈伟民 《经理人》2012,(2):118-123,17
正英国人将中国的茶壶文化进行了多次发酵2008年,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为挽救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颓势,在全球星巴克咖啡店中破天荒地引进了茶饮。之后,哈佛很快将这则商业案例引为经典。霍华德的确可以凭借这一"创  相似文献   
82.
唐铁龙 《领导科学》2012,(19):22-23
关注细节一直是领导学和管理学中老生常谈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如何适度避免"过细"和适时抓大放小等系列话题的热议。实际上,把握大的方向确实重要,但在坚持大方向的前提下,细节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关注细节往往意味着务实,尤其是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一、在细节寻找中锁定关键问题,准确掌控变危为机的节点美国面包大王凯瑟琳在起家时,就自称提供"最新鲜的面包"。为了取信于消费者,她在包装上注明了烘  相似文献   
83.
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充斥着印象派的影响,在构图和表达上,都能够找到有效的切合点。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创作方法,始于其对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借鉴,尤其表现在感官效果、构图与韵律、色彩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4.
作家蔡澜说:"男女一旦共有一个卫生间,蜜月期便过去了。"可以算是真理中的真理。美女凯瑟琳·泽塔·琼斯与老帅哥迈克尔·道格拉斯结婚时,除了巨额离婚赔偿约定之外提了一个要求:"男女各一卫生间。"老迈豪爽通过,至今婚姻牢靠。可见,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卫生间才是。蔡翁的意思是说,男女一旦一起挖鼻孔、洗臭袜子、搓脚心、上完厕所不盖马桶盖、用完手纸不知道再添一卷,便极易产生痛苦,腐蚀爱情。这是正确的。爱情是生长在玫瑰花、月下、红酒、香水之间的娇贵之物,禁不起这些腐臭之气的熏染。  相似文献   
85.
《序曲》是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斯坦利一家迁往郊外的新居为契机,主要讲述了伯尔内一家搬到新家后几天的生活。斯坦利的妻子琳达及她的妹妹贝丽尔的内心世界透射出父权社会对女人的规约。她们心灵的真实写照是通过特别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琳达的幻想透射出她既希望逃避妻子的责任,又渴望躲避母亲的义务;贝丽尔苦恼绝望的心境以镜子为道具得到再现。琳达和贝丽尔的内心世界说明她们对男性所主宰的社会非常强烈不满,尽管这种反抗是默默的、消极的。  相似文献   
8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鸽子先生和夫人》是一篇极具叙述特色、却一直以来被中外评论家忽视的佳作.重复叙事是该短篇的显著特征.通过采用意象重复、词汇重复和结构重复的叙事手法,曼斯菲尔德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并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藏的主题含义——不和谐的婚恋关系,而其女性主义的意识也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87.
一天的尝试     
万学  国栋 《现代交际》2008,(4):41-41
凯瑟琳什么都好,可就是有一个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通病:喜欢批评别人。一天,她突发奇想,决定用一天时间尝试一下不批评别人的滋味。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不批评别人呢?她冥思苦想,最后决定首先端正自己的批评态度:每当她想开  相似文献   
88.
《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性这一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通过小说主要角色的心理透视而体现的人性内涵尤显独特。现从人性的一面——自私个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主人公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格,对《呼啸山庄》的主题提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看法。《呼啸山庄》体现艾米莉对于自私是人性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89.
埃米莉《呼啸山庄》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恨及表现方式历来是论家的焦点。文章从认同的角度对男主人公弃儿身分的改变、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离异以及作者本人对"自我"的认知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人被认同(社会化,符号化)是人的和男女主人公的社会必然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90.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重要的战争作品之一。它鲜明的反战主题,凄婉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发表后一时好评如潮。但对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却一直贬多于褒。像对待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女性一样,评论界普遍认为,凯瑟琳不过是男主人公亨利的陪衬,是没有个性与独立见解、只知顺从、奉献的无私女性。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偏颇,也曲解了海明威塑造这一形象的创作本意。从客观的角度,细致、全面地分析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遭受战争磨难的成熟女性,她对战争、爱情、婚姻、死亡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