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9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2051篇
劳动科学   69篇
民族学   179篇
人才学   670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3378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729篇
综合类   7818篇
社会学   1325篇
统计学   15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824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1041篇
  2010年   972篇
  2009年   1143篇
  2008年   1486篇
  2007年   1063篇
  2006年   816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833篇
  2003年   787篇
  2002年   756篇
  2001年   689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本文通过对歌唱表演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的分析和描述 ,阐述了不同表演主体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特殊反映过程。  相似文献   
1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根源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把生产要素当作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无论何种方式参与分配的依据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而非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但在市场经济中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3.
认为语言是表达思维的载体。思维的存在虽无法直接观测 ,然而它却能被语言有形地、程度不同地反映出来。所有的自然语言 ,虽不乏共性 ,但由于思维的差异 ,使各自的句法结构、叙述过程产生差异。作为人类最大的两种语言 ,汉语和英语不仅反映了东方语言群和西方语言群在描述相同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语言学意义上的相异特征 ,而且揭示了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基本差异。所以 ,研究英语汉语结构特征 ,对于进而探索不同的思维规律 ,乃至学习和研究英汉文化、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等 ,均有实际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创新活动的思维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思维是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和开创性的思维 ,创新的思维发生主要表现在 :发现导致创新的问题 ,想象可能创新的空间 ,洞察推出创新的机遇 ,反馈动态创新的信息。创新思维是在不确定、不完全信息、博弈行为中展开的。创新思维要开发隐含知识和利用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15.
与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化内部的一次思维上的变革.概括说来,后现代思维更注重对于关系的认识.正是在这种思维之下,西方文化开始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约请.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比较文学界应该立足于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并积极参与多元文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对汉、藏和蒙古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和推理能力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汉、藏、蒙古族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总体趋势上呈现不均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制约着不同民族大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7.
创造教育是以开发受教育者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组成的综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分析了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艺术设计教学的特殊性,提出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119.
论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误读现象,并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往中实际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新文化产生和创造的前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典型者如汉唐间佛教和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可消除,其影响也是得失兼备,因此要在平衡不同文化现象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文化成长与文化交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0.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仍然以 活的形态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影响着中国民众民间信仰。巫术的 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维护着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