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1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607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998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132.
如何评价东西方哲学及其实践效果,这是多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试图撇开东西方哲学庞杂的内容,抓住其分殊点即重伦理(仁义)与求功利这一实质,并由此出发,全面分析东西方哲学对现实世界各方面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科技道德的功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现代科技与道德的关系,论述了科技道德与一般伦理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科技道德的功利原则.  相似文献   
134.
由于教师的特殊的地位,也由于作文考试的功利目的,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作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当学生的率真却难寻“积极意义”的作品遭遇老师的冷眼之后,学生便产生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惰性心理。他开始怀疑自己,害怕“触雷”;他发现了捷径:只要放弃自己的思考,便可以很轻松地拾取  相似文献   
135.
胡家祥 《江汉论坛》2007,1(12):66-70
艺术直觉是介于科学直觉和道德直觉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它执着于对象的感性外观,关注人类生存的境遇,渗透有浓郁的情感,超越对事物的反映或反应,趋向于人生的诗意境界.它具有深刻性、瞬间性、潜意识性诸特点,是直观、理解和想象有机结合的产物,与灵感同属于妙悟.艺术直觉包含有三种形式,它可以是对事物外观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对象本质的觉察,还可能是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完整的直觉过程意味着心灵三层面的霎时贯通和整体呈现,直觉的结果是艺术意象、意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6.
"道"涵混太虚,周流十空,与"道"为一的体道者其心境自然体现"大"的特性.《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表现为大智、大慈、大刚;《庄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除具备《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特征之外,更表现为大悲情怀,逍遥境界.二者不同于先秦儒家所指"大人"的个体的道德精神的伟大,亦不同于后世所谓的阳刚壮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7.
李丽 《江西社会科学》2008,3(3):115-119
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瞿秋白的散文呈现出明显的政治散文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其散文作品中蕴涵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审丑意识和忏悔意识.他的散文不仅为现代散文增添了深沉严肃的内容,更为其创作注入一种真诚严肃的品格,将散文表现自我、真实的特性推向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8.
田炳信 《领导文萃》2008,(13):52-52
齐白石老人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是: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一生能几处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难。求忙容易求闲难。  相似文献   
139.
朱智明  朱丹阳 《理论界》2008,(4):148-149
李白的诗魂首先是其圣洁的心灵,远大的抱负,执著的追求,心系苍生的情怀。其次是傲岸不屈的伟大人格,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三是与人生对话、与天地对话的精神境界。李白的思想不仅代表了盛唐的时代精神,也代表了人类的健康精神追求,是当代振兴中华的宝贵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40.
李万刚 《理论界》2010,(10):122-124
从"志于学"、"立"、"不惑"到"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踰矩",这一人们熟知的孔子生命历程自述,可谓孔子关于人生境界思想的"提纲"。在孔子之学中,这些仁的道德践履所取得的境界成就,作为人生境界的目标和象征,成为与君子圣贤人格相应的儒家修养的境界普遍范式,代表着儒家特点的人生境界目标、阶程和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