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1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607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998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张丽娜 《社会科学论坛》2005,(4):135-136,132
目前,大学生素质总体状况处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中,但也存在着不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缺陷。如社会责任感淡漠、理想信念迷失、社会公德滑坡、心理浮躁等。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越来越高的期望和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功利意识和飘浮心态,高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2.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3.
宋儒境界理论意义的界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儒的境界理论集中展现为对心灵自由的追寻,它构成了儒家境界说的一高峰。宋儒所强调的道德理性和心性修养,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警省和借鉴意义。但是,从代自由的高度加以审视,却可以发现其意义具有多重有限性。只有经过重新解释和现代转换宋儒的境界理论才可以转化为具有健全精神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4.
全球化的三重境界及其实现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种客观状态,而且是通过人类自觉努力而建构的一种"理想境界".全球化的深层意义是指人类各种关系的再生产,其实质是"全球共享".全球化的发展依次表现为信息共享、利益共享、价值共享三重境界.在实现三重境界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其诸多障碍和限制,否则,人类实现全球化的理想将变为空想.  相似文献   
185.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相占 《文史哲》2003,1(3):70-74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 :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 ,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或心灵境界 ,无法分解 ;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 ,而境界说则体现了回归中国传统诗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6.
嵇康生逢魏晋乱世,在“越名教而任自然”、“行不违乎道”的形上追求中,渴望达到“任逍遥”的精神境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却提出主体应在“畏死”的设定下拯救自身于俗世的“沉沦”之域,人只有“诗意地栖居”于“共在”的现实世界,才可在“返乡”之终途走向“主体澄明”之境。二人的形上追求与栖居选择异同共具。嵇康直面死亡的从容与海德格尔畏死而生的超越使“向死而生”被证明为哲学的永恒。  相似文献   
187.
郭象之逍遥义包含圣人之“无待”逍遥与众生之“有待”逍遥两个层次:前者从“心”上言逍遥,属主观的境界形态,是对庄子逍遥义的承接;后者从“性”上言逍遥,属客观的实然形态,是对庄子逍遥义的拓展。对郭象逍遥义两个层次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对其性质的判定。学界以“适性逍遥”指称郭象之逍遥义,遗落了其义中的圣人逍遥一层,对此的澄清,有助于对郭象逍遥义的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188.
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是决定文学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之所以愈见萎靡,主要原因即在于内在精神之下滑。文学精神,主要指作品中的文化精神,具体包括国家时代精神、全球时代精神与人类精神三个方面。探寻相关精神内涵,提升相关精神品位,是中国当代文学能够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9.
《琼州学院学报》2022,(1):62-71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旅途上三座闪耀生命之光的里程碑,每一个都是他历经苦难、走向辉煌、走向圆满的纪念。三者既是时间的循序渐进,也是境界的由浅入深,而通过在儋州对大海的体验更让苏轼江湖般的人生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和境界的飞跃。这短暂的时空成就了苏轼的人生辉煌,最终使之自我实现,成为中国文艺史和思想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0.
休谟在其德性理论中贯彻经验论,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推进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道德情感论传统。他认为以同情为源泉的道德感是德性区别的根据,功利是德性价值的来源,进而提出了他的德目体系和归类标准。休谟以自然情感和理性的关系为基本线索,提出的具有进化论特征的德性伦理学,秉承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现代德性理论的新范式,对审视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规范伦理学的局限性和西方伦理学的未来走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