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465篇
劳动科学   46篇
民族学   128篇
人才学   129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948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75篇
综合类   2753篇
社会学   450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08,(6)
  相似文献   
22.
在专业、集约化生产越来越发达的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可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旨趣不仅仅是指能力的发展,更是追求社会的和谐.针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劳动异化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发展.在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当今时代,人的和谐发展则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23.
通过基于非英语专业过渡时期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典型错误语料的定性分析,讨论了汉语空成份结构对过渡阶段二语习得的影响,指出汉语主题结构,尤其是主题链,是过渡时期中介语错误的主要原因。强调过渡阶段增强学生元语言意识,了解英汉语言特征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4.
主位-述位理论是马泰休斯(Mathesius)于1939年提出。至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多方位研究。本文剖析了不同的主位思想和相关理论研究,指明了存在的分歧与问题。  相似文献   
25.
从音乐形态、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变奏曲》这部钢琴作品,探究其中对中国传统戏曲效果的模拟,以及作者如何巧妙地借鉴皮黄丰富的音响和表现力并运用到钢琴音乐中。中西的结合,古今的碰撞、鲜明的色彩个性,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成为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6.
Ade 《女人世界》2006,(6):86-87
在政府的扶持下,国内的动漫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着。每一个动漫人对未来都有着自己的美妙设想,但现实似乎很残酷.不断有失败的例子在业界流传。而成功者却是寥寥。贾爱华.一个普通的母亲。长达11年的动漫跋涉者.她的执着和热情.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相似文献   
27.
在《东方红》的创作与排演中,周恩来是名副其实的总导演,从作品主题的确立到艺术表现手法和原则的把握,从某些细节的处理到道具的使用、服装颜色的选择,周恩来无不亲与其事。作为一个大国总理,周恩来丰厚的文艺素养和深入细致的领导工作作风,令人倾倒。  相似文献   
28.
马克思早就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过去的20多年实践证明,城市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城市化将是下一阶级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一组由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学者政府官员关于城市化的文章,以方便读者了解城市化发展的一些实质问题。——编者  相似文献   
29.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具有强烈存在意识的小说家。作为现代文化嬗变的见证者,他以自己的小说实践对人以及人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哲学意义的追问与沉思。他的小说传达着存在主义哲学的理念,却又特立独行地构建了昆德拉式的文学存在。对“存在”的追问,从本质上提升了昆德拉小说的思想含量。  相似文献   
30.
英国小说大师劳伦斯创作的<菊花的幽香>和中国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创作的<薄奠>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分别以象征和写实的笔法描写了一个以男主人公的死亡为结局的家庭悲剧,并对各自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因而具有进步意义,成为中英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