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324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78篇
社会学   2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北宋新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义理之学",而北宋"义理之学"的发展一开始就表现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取向,那就是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和心性、性理取向的义理之学.在北宋时期,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是占主流的.后来,由于政治改革的挫折、儒学经世论方面的学术资源的相对不足、排斥佛道思想的需要等方面的原因,注重心性的义理之学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2.
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一道德论盛行一时,它要求用儒家的圣人之道来统一全社会的学术思想,进而实现对社会政治的指导。这一思潮在王安石变法时期达到高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但也引发了儒家学派内部对一道德思潮本身的反思。反思涉及政治、经学、义理等各个层面,促进了儒家学说由经学向理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3.
王安石在熙宁变法前后,受到士大夫截然不同的评价和对待,反映了政治文化对政治评价和政治感情的强制作用。变法前,王安石与士大夫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主要表现相同性和一致性,因而受到高度赞扬;变法中,双方之间在政治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显现出来,从而引起冲突和争斗,并受到猛烈攻击和指责;下台后,王安石的行为表明,他在政治文化上又回到了传统与主流,并重新获得士大夫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4.
随着科举制在北宋的日趋完善,庶族士人逐渐成为政治、文化的主导者。他们是具有“文—官”双重身份的新型士人,这种身份对于审美趣味产生深刻影响。概而言之,就是富“文”又重“道”,士人需要在雄厚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审美趣味超越政治上的朋党之争,形成一个审美共同体,它既是对异己趣味的排斥与区分,又是对相似趣味的认同与融合。无论是区分,还是融合,士人都有明确而自觉的意识。在北宋士人的共同努力下,审美高度繁荣,超越前人,创造出诸多新的审美范式,对于此后的审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5.
陈武强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2(8):152-156
为了通过"以夷制夷"达到对西北蕃部的有效统治,北宋王朝在西北边区任命了众多的蕃官,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蕃官除授、承继、升迁和地位法制,对其行政权限、政绩考课等方面做出相应规定,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蕃官行政法制.与此同时,北宋政府还针对边区一些蕃官酋首滋事扰边、失职渎职等违法犯罪的行为,依其情节轻重给予法律处罚.  相似文献   
106.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论发展。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继承汉唐儒家经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礼与情、礼与性、礼与天理关系的论述,把礼提升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同时还试图以超越之礼为根本,整合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外在的人伦规范,建立礼一本论体系,丰富与深化了儒家礼学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07.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赵煦亲政,起用新党,斥逐元祐党人。苏轼远逐岭表,复谪海南。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在所难免,以其所修《神宗实录》被新党末流章惇、蔡卞诬为不实,于绍圣二年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到元符元年(1098年)以避亲嫌迁戎州(今四川宜宾)止,黄庭坚在黔州贬所凡四年,给我们留下了三十余首诗。  相似文献   
108.
北宋前期诸帝倡导和鼓励观书、讲习及创作应制诗,因此应制诗创作极为繁荣,其内容为描写藏书处森严庄重的环境、抒发对本朝文物兴盛的自豪、赞颂君王书法艺术的高超造诣、表达臣子的荣幸和感恩之情以及记载了君臣之间讲求经术礼义、借鉴历史经验、尊崇道德文章的言行和风范,反映了宋代大量搜集整理图籍、召集群臣观书特别是观览御书御集、大兴讲习之风的盛况,表现了宋初诸帝对文化的推崇和倡导,对宋代文化兴盛繁荣局面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北宋时期,中央加强了对辽边防建设中的立法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保密制度,严防奸细,同时制定了禁越法和严密的沿边捕盗法。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北宋的国防安全,使得沿边防务有法可循、有令可依。而随着宋辽关系的变化,北宋对维护边防安全的措施也作了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0.
郑涵 《中州学刊》2001,(4):185-188
张方平,宋应天府宋城县人,科举出身,历事仁、英、神宗三朝,先后任御史中丞、三司使、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著有<乐全集>等.在入仕之初,他力主改革弊政,但到后来他却站在维护旧制的立场上要求停罢新法,变成了保守派.在学术思想上,他不局限于儒家的传统观念,而是兼采众家之长.他的<乐全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