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5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488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965篇
社会学   22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克己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需要;克己自律就是“度己以绳”——意志约束之“绳”,义务与责任之“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之“绳”。  相似文献   
992.
古代隐逸诗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由“身隐”到“心隐”的嬗变过程,隐逸也由一种生活方式嬗变为一种平夷淡泊、性情冲和的人生修养,这种嬗变对诗人们的诗歌创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993.
笛沙格定理,是二维影几何中点线结合关系的重要定理。本文根据定理的构形,利用对偶原理,讨论其几何特征,并说明在利用笛沙格定理证明题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如果,用一种花来比喻陶红,她最像什么?娇艳的玫瑰?浓郁的茉莉抑或热烈的白兰花?现在,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995.
996.
对王阳明善恶观理解的不同,是阳明弟子分裂为几个学派的内在原因。“王门四句教”是阳明哲学之浓缩,也是最易产生歧义之处。阳明的心体善恶观表明其心学不是求善的学术,而是发善的哲学,这就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终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97.
孙明材 《学术交流》2004,(5):143-145
在王维的一生中,"身心相离"曾多次出现,但决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王维生活中的亦官亦隐。"身心相离"作为一种自我表述,它出现在王维生活的后期;作为一种行为表现,它体现在王维生活的中期;作为一种处世思想,它萌芽于王维生活的早期,且"身心相离"的含义有"身与心相分离"和"身心与我相分离"之分。  相似文献   
998.
“圣性”是儒家用来指称成就超越人格即圣人的内在根据 ,虽然“圣性”这个概念在儒家的概念系统中始终没有正式提出过 ,但是对它的探讨却与儒学史相始终 ,与“圣人”一起构成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儒家对圣性的探讨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同时是充满了不同见解与矛盾的过程 ,心体与性体的纠葛是儒家对圣性理解的最终关枢。  相似文献   
999.
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与中国士人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西书 ,厘定的一批译词具有文化转型意义 ,如以“脑囊”取代“心”为意识及记忆器官的专名 ;将古典疑问数词改造成数学核心术语“几何” ;通过“地球”一词反映“地圆说” ,以救正传统的“天圆地方说” ;确认“契丹”即“中国” ,改变了西方人中世纪以来模糊的远东地理观念  相似文献   
1000.
阳明的“心外无物”不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大体说来 ,阳明论心物有三个层次 :一是“意之所在即是物” ,建立心物循环论 ,把心物相对而立的自然观点悬置 ;二是“物即事也” ,强调行为工夫 ,消心物于不“积”之实行 ;三是“感应之几” ,揭示人本己的生存结构 ,最终为心物奠立生存本体论的根基。通过这三层论述 ,阳明强调的是 :人不可能于本己的生存结构之外去追问心与物、善与恶等 ,而只能以自己的生存开辟出一方世界 ,从而让它们成其自身。此生存本体论大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