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9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22篇
理论方法论   252篇
综合类   4967篇
社会学   470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31.
微型诗在1990年代中期以来,从原来偏重于抒情和哲理发展到微型儿童诗、寓言诗、讽刺诗等。对于创作和欣赏而言,各种题材的探索创新,使微型诗成为色彩缤纷的百花园,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新拓展。考察微型诗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微型诗的产生从接受外国影响,到回归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进而形成本土化风格,最终达到平民化的发展高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32.
艾米莉.勃朗特以《呼啸山庄》驰名文坛。自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和研究,可说是汗牛充栋。然而,这部奇书的作者留给世人的约200首诗歌却很少有人问津,研究更是鲜见。本文查考、梳理了现存的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编辑和研究材料,试图让女诗人艾米莉.勃朗特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探究《呼啸山庄》提供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33.
大后方诗歌研究的滞后导致人们对大后方特殊的诗歌观念的忽视。从抗战时期大后方诗歌情感内容的探讨、诗人创作路向的选择、诗歌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以及抗战诗歌艺术缺失的批判等角度展现大后方诗歌观念的概貌,对现阶段科学解读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诗歌观念及其艺术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4.
陆游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是成就最大的诗人.他一生都深切关怀着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陆游后期诗歌中的闲适成分多于前期,但是闲适并非后期诗歌的唯一特征,它的闲适中更渗透着其他的要素,而且也受到了佛禅思想的影响.这些都可以从他的后期创作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35.
本文在梳理古代学者对诗歌体用的几种主要认识之基础上,考察了诗歌在说唱文学与戏曲文学中的体用现象,首次探讨了说唱文学与戏曲文学中诗歌为用的文体意义,分析了诗歌为用对于构成一种新文体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即可歌可诵的韵文性质、丰富多样的体式及其自由灵活的配置方式、多重并用的表现手法、取之不尽的资源宝藏.  相似文献   
336.
贾丹丹 《船山学刊》2009,(2):135-138
杜诗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古人以“诗史”论之。本文从叙事方法入手,认为长安十年和安史之乱两个时期杜诗对客观世界的叙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以抒情为重心的简单叙事”、“背景式、广角式的全景叙事”、“以单一场面为主的戏剧性叙事”和“客观故事的完整叙事”。  相似文献   
337.
艺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吟咏性情”,而情的生发又离不开“兴”。兴而致情,情生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美学主张。由兴致情的诗歌艺术主张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审美艺术创作中一种颇具积极意义和艺术原创价值的理论,这种艺术创作主张也不单单地局限于诗歌艺术领域内,实际上它已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中,成为一种较为健康扣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欣赏方法。  相似文献   
338.
宋以后诗学批评视野中的诗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诗歌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气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气"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诗气之论,构建出了古典诗气论的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339.
周志强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53-156
新诗自诞生以来,就要面对中国传统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双重标准和压力。20世纪80年代初,朦胧诗的出现及成功又使得它成为了评判之后诗歌的新参照系。大约10年前,一些当年力挺朦胧诗的批评家对朦胧诗后诗歌作了严厉的批判,把诗歌在当代的处境简单地归结于诗人和诗歌本身,却忽略了对批评本身的反思。因此,批评应突破自己的盲区,进入到诗歌文本本身中去,以走出困境,真正对诗歌进行理论建构和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340.
钟巧灵 《船山学刊》2008,28(1):137-139
爱国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或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或表现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今天,我们学习这些诗歌,可从中受到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