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因为黄树友与民警龙光勇的一段说不清的龃龉,去年深秋的一个双休日,我专程赴龙山县里耶镇采访了黄树友。那天,天朗气清。里耶的风景也很迷人。但我无心玩赏,在里耶镇的长沙街上到处打听黄树友的下落。几经周折,我终于在老街的一间阴暗的小木房里找到了他。黄树友45岁模样,五短身材,络腮胡须。他现在已经是这家面条馆的老板。因为下午生意冷淡,不到三点他就打烊了。我说明来意,他拖出一条长凳,热情地请我上座。不久,在花垣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办公室里,笔者采访了龙光勇。提及那件事,身为刑警大队副队长的龙光勇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42.
受害人的同意能力是受害人同意有效的要件之一,包括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两个要素.同意能力不同于民事行为能力,民法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不适用于同意能力.在同意能力的判断上,不适宜以年龄为标准予以类型化.同意能力的有无应当在个案中结合侵害行为的情况,具体考查受害人的识别能力与控制能力来确定.  相似文献   
43.
新明  启伟  恒贵 《当代老年》2006,(10):6-6
死亡,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愿提及的字眼,但谁都不能避免。其中,在因侵权、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中,被害人家属往往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赔偿,但恰恰是这笔赔偿金使得有的受害人家属在饱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后,又遭遇了亲情的危机。  相似文献   
44.
受害人同意是侵权法上的重要抗辩事由之一,具有使侵害人实施加害行为而不承担侵权责任或者减轻其责任的法律效力.受害人同意发生法律效力应当具备四个要件.受害人同意法律效力的基础有正当理由说、权利抛弃说、受害人过错说.受害人同意是一种正当的抗辩事由,而非免责事由,其基础应当考虑行为自由、权利滥用、利益量衡、法律价值趋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45.
生死对话     
王玉琴 《可乐》2011,(7):36-37
面对持刀挟持人质的凶手、腰间绑满炸药的歹徒,仅凭三寸巧舌解救受害人,无疑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谈判,反劫制暴谈判专家却能从容走向歹徒,兵不血刃地化解一场场险情。这些传奇人物是如何炼成的呢?  相似文献   
46.
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是指无意思联络的数人排污行为或排污行为与其他行为结合导致相同受害人同一不可分割污染损害。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按其主体关联程度、行为结合的紧密程度及各行为与结果的紧密程度可分为主体强关联多因一果型、行为紧密结合一因一果型、行为半紧密结合多因一果型和行为相对松散全责性多因一果型四种类型。主体强关联多因一果型、行为紧密结合一因一果型和行为相对松散全责性多因一果型的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各加害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但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除外;半紧密结合多因一果型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各加害人应根据过错的大小和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力比例等承担按份责任。  相似文献   
47.
强奸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一直是司法机关严厉打击的重点。我国刑法虽然对强奸罪作了明文规定,但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在面对诸如对男性的性侵害、犯罪行为人为女性的性侵害、婚内强行性行为等各种不同的新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争论时,关于强奸罪的现行立法显得束手无策,刑法保障人权的功能也因此受到限制。文中通过对中英刑...  相似文献   
48.
家庭暴力是一种古老的,但却一直延续至今的家庭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严重地侵犯了其他家庭成员的自由和权利,破坏了社会秩序,为现代民主法治精神所不容,我国新婚姻法因而赋予了公安机关对之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但鉴于家庭暴力与其他社会暴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具体适用行政处罚时,我们应认真考量。  相似文献   
49.
精神损害基本规定性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福利、物质文明的增进,人们对精神利益也日益重视。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精神损害的立法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促进精神损害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依据德国法、瑞士法、我国台湾法的有关精神损害制度,从精神损害的受害人、行为受体、表现样态等方面出发,对精神损害的基本规定性进行初步探索,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0.
对刑事犯罪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刑法学与侵权法学发展的结果;对刑事犯罪受害人的保护,仅从公法的角度对犯罪人进行惩罚是远远不够的,应赋予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我国应建立对刑事犯罪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