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7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老子》通行本第三章对掌握老子政治思想及其圣人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常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全章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圣人之治"的核心。该章阐述"圣人之治",始于"不尚贤",终于"无不治"。"不尚贤"与使民无知有关,"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与使民无欲有关。圣人之治除了有"虚其心"、"弱其志"的一面外,还有"实其腹"、"强其骨"的另一面。老子所谓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圣人以其愚而使民愚,而这与让民众保持在素朴状态中有关系。他主张用"为无为"这种积极的"无为"来实现"无不治"的目标,即圣人以其"治己"而使民众普遍"治己"。  相似文献   
62.
僧肇梵华会通的之特色,集中体现在他的大乘"圣人观"上。僧肇将对中国传统圣人境界的追求,承接在了悲智双修的大乘佛教立场上,将佛教般若学问与生命境界打通。无论是僧肇著书中的语言、论证方式、文本结构还是其终极目标,处处都体现出这种杂糅。立足大乘佛教立场下的"圣人观",是解读僧肇"物不迁"、"不真空"、"般若之圣智"、"涅槃之圣境"之佛学理论的钥匙。僧肇大乘佛教立场下的"圣人观",体现的是佛教的立场而非老庄玄学或儒学。"圣人"、"至人"是老庄、儒家、玄学谈论的话题,僧肇承接那个时代的主题,继续谈下去。而僧肇的"圣人"更准确地说是大乘"菩萨"。  相似文献   
63.
王开岭 《社区》2011,(11):48-49
很久了,主流世界由三种强人组成:追随神(比如耶稣、佛祖、孔圣人)的人,不信奉任何神的人(比如唯物论者),什么都不信的人(虚无主义者)。  相似文献   
64.
师从儒学的墨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尚贤使能"之人才标准。《墨子》一书对人才品第多有涉及,而其中"圣人"首当其冲成为治世的最佳人选。通观《墨子》全书,其对圣人的阐述颇多,通过分析其中圣人律己、爱人、任贤等特点,并与儒家在圣人形象、爱人、任贤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较为全面地梳理《墨子》中的圣人形象,从而发现《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65.
孔子与庄子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儒道关系所不能绕开的。在《庄子》书中儒家创始人孔子频繁出现,约有四十多章节记述到孔子。《庄子》涉及到孔子的部分篇章里,触及了孔子和庄子的重要思想及核心理念。本文透过《庄子》中的孔子与《论语》中的孔子比较的视角,以圣人观为切入点,窥探孔子与庄子在价值理想、人生境界方面的旨趣之异同。  相似文献   
66.
67.
先秦道家哲学算不上是真正学科意义上的美学。王弼"以无为本"的体用如一观强调了事物"有"的重要性,其"言—象—意"结构将"象"纳入了道家"言—意"结构,其"圣人有情"的人性论则改造了道家"无情"论。王弼的论述为道家哲学向美学转化扫平了实质性障碍。  相似文献   
68.
孔子先世考     
王恩来 《理论界》2010,(3):140-143
<正>对孔子的出身,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曰"布衣",二曰"圣人之后",三曰"奴隶主贵族"。"布衣"即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附记的感言中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这是比  相似文献   
69.
寒林 《伴侣(A版)》2010,(3):44-44
正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日子突然变得琐碎、繁杂、忙碌起来。于是,我便时常心揪揪地怀念起先前那些无忧无虑,只知道一日三  相似文献   
70.
圣人人格表现为:无私公正,忧民爱民,随和包容,戒满戒盈,节俭清廉,博爱柔慈,宽容谦下,与时俱化.传承与发展:主持公道,秉公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宽容是一种境界,谦虚谨慎使人兼听则明;与时俱进,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