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189篇
劳动科学   416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91篇
人口学   148篇
丛书文集   1374篇
理论方法论   337篇
综合类   2360篇
社会学   503篇
统计学   43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财政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等领域城乡协调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亟需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紧补齐短板,深化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把杭州建成全国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2.
大力发展信息消费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国家和社会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一带一路"枢纽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信息消费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并从居民可支配收入、信息设备拥有量、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具体分析各省市的信息消费变化情况。借助Stata软件和SPSS软件,构建"一带一路"枢纽省市信息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建议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3.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或城市进行空间流动。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城镇化主要持三种观点:强调农村现代化;建设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强调农村功能的转变。时下,我国农村城镇化主要面临:发展整体水平低,速度滞后,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大,空间布局不合理,小城镇建设短板阻滞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困境。因此,为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国家可从四条路径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夯实农业基础、依托第二产业支柱、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利用Charls 2008-2012年两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对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过去一个月门诊次数和医疗费用;但在住院方面,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医保一体化政策对过去一年是否住院和最近一次住院费用有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了样本损耗问题、户籍转换、政策非随机等问题后,本文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25.
王韶华  柳杨 《统计与决策》2016,(12):138-140
文章基于目前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就我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非线性特征,两个门槛值分别为0.312和0.471.(2)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只对处于特定城镇化水平的省份才成立.(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通过干预经济和扶持农村来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且对处于较高城镇化水平的省份还起到了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的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收入比有所扩大。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影响消费结构的演变。城镇化率的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升级,在一定范围内城乡差距也会引导消费结构的演变。城乡融合发展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激发农村的消费潜能,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扩展农民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7.
“镇改市”是我国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的试验,也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基层行政区划改革做出的有益尝试。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为目标指向,通过激活中小城市的发展“命脉”,改变单纯依靠经济推动乡镇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农民城”向新型城镇的跨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探索。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缺位的行政规划设计、有限的乡镇管理能力、被异化的政绩观念、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以及市民文化普及不到位等,对“镇改市”的推进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成为“镇改市”过程中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化解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技术的支持和法治的保障,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为“镇改市”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8.
129.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城乡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城乡混沌一体”到“城乡二元对立”,再到“城乡融合”的逻辑嬗变过程。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个体发展和共同发展相结合,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城乡可承受度和发展实效的统一等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应结合实际探求健全城乡居民利益表达机制,提升城乡服务供给机制,构建公平的城乡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城乡利益整合机制,完善城乡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以切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0.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一体系的逻辑结构至少含有三个相互关联的逻辑层次:一是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史观;二是基本原理即城乡关系互动关联论、城乡关系发展趋势论、城乡关系演进动力论、城乡关系融合实现论;三是重要范畴即基于分工的城乡浑然一体与城乡分离的关系、基于所有制的城乡对立与城乡融合的关系、基于时代特征的城市乡村化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其结构特征至少于有如下三个,即人民主体性、历史洞识性、社会整体性。这一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启示主要有: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人民中心”,走城乡共同富裕之路;发挥制度优势,走城乡权利平等之路;深化改革举措,走城乡土地同权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