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5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管理学   1703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1484篇
人才学   579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6107篇
理论方法论   1194篇
综合类   12147篇
社会学   2049篇
统计学   231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74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546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863篇
  2014年   1676篇
  2013年   1353篇
  2012年   1638篇
  2011年   1850篇
  2010年   1605篇
  2009年   1677篇
  2008年   2167篇
  2007年   1540篇
  2006年   1320篇
  2005年   1234篇
  2004年   1003篇
  2003年   883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儒家伦理政治观具有伦理与政治一体化、“德治”与“民本”思想相融合以及注重伦理道德的制度化和政治制度的伦理化等鲜明特色,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美德,对我国封建社会乃至当今时代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62.
263.
建筑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融汇的集中呈现,体现了一种文化类型,其空间图式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建筑文化景观。通过空间图式及建构比较,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西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与文化内涵,并在跨文化语境下,去发现和思考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的同与异,探寻产生此共性和差异的自然地理、文化本源、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原因,从而深化对整个建筑文化现象的本质认知和理解。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比较将在实现在地化同全球化和谐交流的愿望下,重新确立文化自信和自觉,探寻具有国际价值和中国特色的主流设计实施路径,实现当代建筑形态的跨文化重构,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64.
何中华 《文史哲》2021,(3):203-236+255-256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说,公德私德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现代性的和西方的问题。作为"亚细亚现象"的中国传统社会,不存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野,也就无所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界,从而没有公德私德赖以附丽其上的基础。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有一条相当清晰的因果链条:商品经济→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修辞,意味着人的个体与类的分离和对立。与此不同,中国传统社会不存在这种发生学基础,而是表征为"家""国"同构,由此决定着由"内圣"而"外王"的展开及其连续性。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固然也有公私之别,而且也是在道德的意义上成立,但它仅仅关乎道德与非道德的甄别,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公德私德问题不可同日而语。今天所谓的公德私德,只是意味着道德的类型或归属领域之不同。因此,以公德私德及其关系去"格义"中国原有概念,就难免走向把中国传统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现代化"和"西方化"的陷阱之虞。  相似文献   
265.
陈晓明 《文史哲》2021,(5):5-20+165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历经现代社会剧变和文学变革,中国文学传统始终在赓续革新。从古典时代到现代,可以梳理出两个基本传统:其一是"抒情传统";其二是"史传传统"。从古典时代的四大名著起,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进入现代,小说更是构成了文学的主导形式,"史传传统"也以现实主义之名占据美学规范地位。20世纪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变革始终为激进现代性所支配,直至1990年代,传统文化才获得正面肯定,而文学充当了先知先觉的角色。1990年代以后,乡土中国叙事以其内隐的"史传传统"为中国文学创建出一批重要作品,也有一批作家走向成熟,中国文学做出了非同凡响的伟业。在这一意义上来说,传统延续至今,富有活力的当代文学证明了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传统与当代以隐显的两种方式推动中国文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66.
菊儿  阿里 《家庭科技》2008,(6):16-16
如果你漫步在深圳的街头,你会很容易识别潮汕人开的店。首先他们的招牌店名一律是中国传统的“诚、昌、达、高、富”等吉祥字的组合,并没有特别的新或洋玩意。潮汕人开的店形象设计一般也不很讲究,店面标志一律是店面名字的拼音字母组合,很少用英文。另外,他们喜欢在店门口摆设功夫茶,  相似文献   
267.
本文试图通过佐藤信夫与利科的语言哲学的比较,展示出佐藤对西方修辞哲学的突破.这种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1、他从西方传统修辞学中挖掘出修辞的"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找到了西方修辞学长期忽视的修辞学之根;2、他提出了作为"第三视点"的修辞感觉,把修辞学研究从说服技术和诗艺的长期二元对立推进到更深层次的修辞创造;3、他建立了以人性论为基点的修辞学本体论,使修辞学从语言的装饰提升为语言和人的本体.  相似文献   
268.
刘泽华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倡议,并在学术研究中积极践行,发表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系列论文及若干著作,形成了颇具学术个性的王权主义观点体系。刘泽华先生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体现了历史学的学科视域,把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作为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视为中国历史之魂,更把中国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土壤,立足于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时代之政治问题、议题及命题等,扎根于史料,运用归纳方法,呈现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从中概括和提取出传统时代的政治形而上学及普遍思维方式,分析评价其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相似文献   
269.
270.
新时代新征程为学术研究开阔了视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了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新飞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时代主题,努力探讨“传统学术的精华通向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和“剖析典型性命题,展现中国智慧的光彩”,就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新课题作深入考察和精心阐释,拿出原创性、时代性、体系性的新成果,定然使研究者和受众成效显著地提升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确立文化自信,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