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周代天子大禘礼是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先秦礼书对它并无系统记载和论述,只言片语的文字信息且前后抵牾,致使学术界自汉儒以来对大禘礼的概念和内涵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形成定论。系统整理和研究先秦典籍及金文相关材料可知:大禘礼是周天子大规模祭祀祖先之礼,为天下第一大祭,内容主要包括兴乐舞、大献享、序昭穆、行赏赐四项。周天子举行大禘之礼,其一是效法天地,利用定期祭祀大行赏赐,回报忠君报国之臣,以此凝聚民心;其二是定期规范和整饬封建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政权之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2.
《穆天子传》研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天子传》是一部颇为珍贵的历史地理文献与优秀的文学作品。清代以前的学者主要对其进行了文字校注和诠释工作 ,由于学术界对其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关《穆传》的研究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民国时期 ,《穆传》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些学者的研究方法已较为科学 ,在史料分析与理论概括方面均有所建树 ,但由于受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影响 ,有的学者对《穆传》的研究也存在诸多方法和理论上的缺陷。建国后 ,《穆传》研究工作全面走向深入 ,研究视野日渐开阔 ,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 ,使得《穆传》研究日臻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说提出异议者,认为上述文献记载的皆为周代礼制.就"稀"、"袷"祭祖礼制而言,清儒或遵循郑玄等汉儒之说,或遵循赵匡、王安石等唐、宋儒者之说,或折中诸说,或另倡新说,对"碲"、"袷"祭礼名实异同,"禘"祭礼的含义,"禘"、"袷"祭礼类型,"禘"、"袷"祭礼举行的时间间隔等问题进行诠释.以"汉学"、"宋学"对清儒经学诠释进行畛域分明的划分,则有失简单.  相似文献   
104.
有关《穆天子传》西域地理的研究多基于实证主义的思路,考证周王的巡游路线和具体位置,忽略了《穆传》西域是取材于神话地理,以实证方法考证地名是方法论的误区,故应另辟蹊径,探讨《穆传》反映的历史地理脉络。《穆传》展现出“理性化”的创作思维,而这个“理性化”的创作手法使其文本融入创作当时的历史地理观念,包含领土观、中国观、世界观以及交通地理背景。分析《穆传》的历史地理观念足以为《穆传》的文体、数据、作者、读者以及叙事的戏剧性来源等,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5.
超越阴阳、免于物累的天子之剑本身即是剑道境界的哲学象征,同时天子之剑的这种剑道境界已入任运自在的逍遥之域.今天,天子之剑发挥作用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其剑道境界经由习剑者的艺术创造而转化为剑术意境.天子之剑境界哲学遗产的抽象继承须以庶人之剑闪展腾挪、击刺舞伐的身体技术为入手之处,其中的关键在于与物俱化.  相似文献   
106.
公元2007年是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的重要纪年.笔者就西周年代及《穆天子传》记录的穆王西征时日干支进行考证,认定穆王西征发生在三千年前的公元前994年-前993年,即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穆天子传》乃穆王的"史记",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7.
自五代至明清,广德祠山神经历了一个从张大郎到张大帝,最后又回到无朝廷正式封号的江南区域性民间祠神的过程,考察文献记载所载张王祖庙的44次修建行为,可知由于随着祠山神地位的变化,朝廷对地方祀典管理、控制方式的不同,其修庙方式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唐末五代的6次修庙基本上为地方民众的自发行为,仅一次官修。有宋一代,张王祖庙的修建基本上是由官方主导的,而且十分频繁,共24次,地方信众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修庙活动,有时是自己发起,或响应地方官的号召捐助钱物,更多的是平时的香火和诞会的捐献。这使得宋元时期的信众皆强调祖庙是“天子出钱”“国家气力建造”。元明清时期的广德与政治中心相隔千里,祠山神在国家祀典系统中的地位下降,文献记载的元明清张王祖庙修建活动数量大减,仅14次。这一时期的修庙行为总体趋势是官退民进,广德的地方民众,包括祖庙的日常管理者(早期以僧人为主,明代之后主要为道士)、地方士人(包括致仕返乡者)、商人、父老等,利用其在当地的社会动员力,越来越主动地参与祖庙的修建活动,而地方官虽然也会支持修庙、参与捐助,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行为。这一修庙方式使得明清的地方官员、广德士人、民众都认为修庙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