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2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61篇 |
社会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穆天子传》作者疑为周穆王同时或稍后的史官.其所记"多夸言寡实",绝非信史,而是主要以虚构手法写成的文学作品.《穆天子传》塑造了一个积极从事和平外交活动的周天子形象,表达了西周时期人民热爱和平、希望各民族友好相处的愿望. 相似文献
52.
在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七庙”、“四时祭”、“礻帝”、“礻合”礼制问题上,宋儒或遵循汉代郑玄、三国魏王肃、唐赵匡有关学说;或在遵循上述儒者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完善;或依据自己对经典文义的理解,别出心裁,另创新见,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3.
马振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中国古代小说始于何时何作?说法不一。作者指出,产生于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既非神话,也非传说,而是一部以周穆王巡游为题材、模拟编年史书体式的叙事文学作品,虽然粗略简古,却具有虚构性、夸诞性、人物形象意向化、结构蕴含凝聚力和艺术张力等多种小说品格,富于理想的浪漫色彩和大气磅礴的史诗风貌,是我国小说的初生儿和开山祖。 相似文献
54.
侯春杰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4):80-83
在《诗经》中,“既见君子”共出现二十二次,分别见于九篇诗歌中。因各篇诗歌内容与主旨的不同,“既见君子”的意义指
向也有所差别,或指的是诸侯见天子,或指的是国人见诸侯或贤者,或指的是女子见丈夫或情人。 相似文献
55.
从宗教神学的宇宙观高度,董仲舒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了终极关怀.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君,是造物主.祥瑞和灾异是"天"赏善罚恶的生态神学表现.作为"天"在人间的代理者--天子的责任和使命是谨承天命,爱护百姓,关爱自然,与其他生物平等、和谐相处.故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是一种朴素的生态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56.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57.
周穆天子作为神话历史的典范人物在后世成为一个传奇。从《穆天子传》中他的形象和行为来看,穆天子确实具有近神似巫的特性。一方面,其以灵鼓为佩、八骏为骑的形象不仅是古老的法术思维的产物,也是其作为王者神圣权力象征的必要符号。并将无滞无碍的绝对自由作为人的心灵达到极乐境界的普遍渴望投射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神话意象,成为华夏民族一种集体性精神愿望的隐喻的表述。另一方面,穆天子饮血青白和留骨黑水的行为,以神话中国特有的颜色对应编码,表明人们怎样以一种变化的精神来诠释对于生命与死亡的理解,体现了原始宗教信仰的内涵。其中既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消息相通之处,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8.
《礼记·大学》为“天子之学”,是王闿运对《礼记·大学》篇下的结论。天子之学,以修身为本。王闿运在《礼记·大学》篇中对天子修身之学的阐释,围绕修身定义、修身之法、修身目的展开。“修身”即“明明德止于至善”,只有“止于至善”的“明明德”,方可称为“修身”。修身始于格物,是以经世为基本认知的修身之法。天子重修身,目的在于经世之用。求贤化民与散财聚民,是天子“亲民”之治的关键。王闿运的天子之学,是在尊重天子性情差异的基础上,以经世致用为目的,政学一体的修身之学。 相似文献
59.
锡命制度是周天子封建诸侯、命官赋职、赏赉有功等活动时所举行的隆重典礼。周王锡命并非一种简单的仪式性制度,而是周人统治思维的反映,它渗透着西周的深层伦理价值观念。周天子正是通过锡命礼的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心理认同与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辏"文化传统与价值思维,从而将姬姓与异姓诸侯(王室与天下诸侯)抟为一个文化认同的政治实体,推而建构出"天子—守臣(诸侯)—陪臣(卿大夫)"政治结构。它不仅与西周时期宗法、分封之制相辅相成,而且是春秋时期尊王攘夷、诸侯邦交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战国秦汉以降大一统思想产生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60.
刘桂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130-133
《穆天子传》中保存了周穆王西征的珍贵史料,其中包括翻译活动的直接记载,这对研究我国古代翻译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