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中国哲学是以经典诠释为基础的哲学之思,释经方法与本体追求密不可分地存在于哲人的经典诠释中。王弼为玄学之宗,其哲学语词、表述方式及思想指向,既继承又超越了两汉时期的天人相应之学,同时也为东晋时期佛教的讲论与传播提供了格义所需的思想依凭。基于经典诠释的变迁,追溯王弼哲学渊源,可以发现,王弼哲学主要通过汉末荆州学术及其经典诠释方法,同两汉思想传统历史地关联起来。当他秉持"得意忘言"的诠释理念,以"注""指略""略例"等释经方法,解读《老》《易》及《论语》时,诠释出的本体之"无"不仅贯通天道与人事,而且也启发了东晋士人对般若"空"义的解读与体悟。  相似文献   
22.
23.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研究该原则及其相关制度对于学习和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保障该原则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笔者在对该原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答辩、撤诉、缺席判决以及上诉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对相关制度的重构加以设想,提出如下对策: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健全撤诉制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设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24.
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作为审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证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的双重价值。多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证据交换程序并未有效发挥作用。应当通过提高立法阶位、完善证据交换程序规则体系、建立科学的证据失权制度等,使证据交换制度更加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5.
审前程序是司法改革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审前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附属性功能受到了重视,但其独立性功能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对独立性功能的价值分析和正当性研究,可得知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具有相继关系和并立关系.通过对几个国家审前程序立法例的比较,可看出我国在这一程序设计上的缺失及民事诉讼程序的结构性缺陷,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应确立答辩失权制度,建立预审制度,实行审前法官和庭审法官相分离,继续完善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审前程序结案方式等.  相似文献   
26.
采用视听觉的跨通路刺激实验模式,通过对ERP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在非注意条件下,顶叶和颞叶的负电位波形不规则,且一致性差;而额叶及枕叶(接近视觉初级投射区)均出现了较明显的视觉早期偏差相关负成分,其潜伏期范围在140~170ms之间,存在通道特异性,与听觉MMN类似。据此得出:视觉早期偏差相关负成分应该是由视觉通路痕迹产生的视觉MMN;视觉早期偏差相关负成分的源有两个,一个位于额叶,另一个位于初级视皮层所在的枕叶处。  相似文献   
27.
伴随全球化进程而出现的灾疫失律,意味着灾疫问题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日益成为一种支配性的内部风险。灾疫失律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因人力干扰而造成的包括全球变暖在内的气候危机。不同路径的灾疫伦理研究,可能为气候危机的伦理学考量提供一定的思维契机。灾疫伦理学的生态理性思想,为气候伦理研究提供了一种生态整体视角;气候治理的目标指向,在于创建具有生境化特征的生态文明;气候治理的具体路径,在于践行一种可持续生存式发展的伦理思路。  相似文献   
28.
举证时限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证据举证时限制度的确立是2002年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亮点,这一制度的确定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判工作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举证时限制度基本含义和制度价值的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9.
特殊情况下弱势群体住房问题的法律救失与出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情况是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弱势群体是特殊情况的弱势群体,这两个概念之间往往难解难分,"结伴"而行。住房问题既是弱势群体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鉴于此,本文在对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拟从法律救失,尤其是出入机制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建立与完善的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0.
失独群体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实施30多年以后日益凸显的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失独群体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各地进行的失独群体社会保障试验混乱和失独群体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等现象,凸显了政府在失独群体社会保障制度中责任的缺失。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失独群体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失独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缺乏顶层设计、中央财政在失独群体社会保障制度中责任缺位以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制度责任主体之间关系紧张四个方面。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加强法制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和协调责任主体之间关系等方面完善失独群体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失独群体后顾之忧,促进社会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