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91.
9世纪中后期契丹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直接奠定了10世纪初期契丹封建专制政权确立的历史基础。契丹社会组织结构所形成的各级部落管理职务的"世选"方式,标志着部落贵族家庭享有政治特权的基本形态,它既是遥辇氏汗国时期的主要制度,也为辽朝初期客观存在的官吏世选方式(即"世官"家庭)奠定了基础。契丹人的"世选"制度,与遥辇氏汗国时期所形成的贵族家庭的统治方式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些相应的统治策略,比如"帐制"的规定就是如此。因此,关于阿保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之前契丹社会的具体发展面貌,也完全能够从部落贵族家庭的历史发展线索中寻找到比较具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2.
后唐在建国过程中有效地抵御契丹南进 ,司马光认为是由于投奔契丹的汉人韩延徽的作用 ;胡三省及今人提出异议 ,认为当时晋 (李存勖王号 )兵力方强 ,可以抵御契丹的侵扰。通过对李克用、李存勖对契丹和战关系具体考察 ,我们可以认为 ,兵力强固然是战胜的基本条件 ,但后唐在建国过程中对契丹南进的主导思想及采取的抵御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3.
康建国 《兰州学刊》2009,(12):16-18
契丹后族述律氏在辽王朝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地位独特,影响巨大。至于其族属,由于历史记载比较混乱,故学界形成了契丹、回鹘两种不同的说法。其祖最早可追溯到五世祖糯思,故糯思身份的确定堪为解决这一谜团的关键。根据各种记载,结合语言学、民俗学理论,可以看出,学界认为糯思为契丹之说是缺乏根据的,其真正族属应为回鹘,故可以认为,契丹后族述律氏本属回鹘人之后裔,只是后来契丹化了而已。  相似文献   
194.
2014年初,雪后初晴,我们来到契丹与大辽的第一城——龙化州古城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00年左右,在我国北方的蒙古高原上生活着匈奴族,在今冀东北、辽西、辽北一带生活着东胡族。公元前2世纪,东胡族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后向北逃脱,分为乌桓族与鲜卑族,到四世纪后期东鲜卑分化为慕容、段、宇文三大部族,其中宇文部被慕容部打败后,余族人后繁衍为契丹族。  相似文献   
195.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公元815年,肇源县属归契丹治内。契丹族的形成由耶律氏和萧氏两大部落融为一体。契丹族,出于东胡源于鲜卑,是东部鲜卑宇文别部之一支。契丹族语是东胡语的分支,属阿尔泰语系。契丹文字使用时间不足300年,金灭辽后渐渐失传。  相似文献   
196.
"两蕃"即契丹和奚,他们与唐朝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们归附唐朝并不时向唐朝尽藩臣义务,同时也相应地得到唐朝优惠政策的扶持,获得稳定的发展,进而对唐更加忠心;另一方面,他们与唐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破坏了双方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君臣关系。这些复杂关系的变化是内外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中两蕃自身的发展与游牧民族的特性是其调整对唐关系的根本原因;外部因素除主要来自唐朝稳定的农业经济的吸引力、唐朝统治阶级的民族思想和唐朝国力的强弱外,还有北方强大少数民族的影响。两蕃东南接以营、幽二州为中心的唐中原边境地区,东北毗邻靺鞨、室韦等东北少数民族,东距高丽,西临突厥与回纥,他们对唐的态度冷暖变化直接关系到营幽一带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对唐朝所设的行政机构能否有效管制对东北地区以及对北方强大少数民族的防御影响巨大,同时,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社会形态的转型以及在东北地区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7.
契丹四时捺钵独具特色,尤其是契丹春捺钵。大量的古诗文中的春捺钵记载,反映了契丹人的游牧渔猎旧俗,独特的政治统治特色,以及尚武精神。本文主要从古代一些诗文中来探索契丹春捺钵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契丹春捺钵文化。  相似文献   
198.
奚,为库莫奚的简称,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近千年。由于资料匮乏,研究非常薄弱,王丽娟的专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库莫奚卷)》弥补了奚族历史研究中的缺憾。该书以典籍为基础,结合碑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奚族的来源、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文化习俗、与中原政权及各民族的关系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统研究,推进了奚族历史的研究,是奚族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9.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自南北朝以来长盛不衰。辽代统治者虽然是契丹人,但是接受了汉族丧葬活动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契丹人既用汉文也用契丹文书写墓志。契丹文墓志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汉语墓志,但是确系中国历史上首次形成体系的运用汉文墓志书写体例刻写的非汉语墓志。外观形态和铭文形式方面,契丹文墓志既有对汉文墓志形制体例的模仿和继承,也有根据契丹文字的独特结构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而进行的创制与更新,可以视为契丹民族同汉民族交往、交融过程中文化涵化的产物。辽代契丹文墓志的部分形制体例还见于同一时期契丹人的汉文墓志之中,并且影响了后续王朝的碑志文写作体例。  相似文献   
200.
契丹人早期墓葬形式为"无墓葬",至辽朝建立前后逐渐实行"墓穴葬",在墓葬的选址,下葬吉时的选择上,多参用汉俗中的"风水"因素,沿袭唐宋相关风水理念.契丹贵族依风水下葬的习俗的形成,正是中原丧葬礼仪与契丹人原始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对辽代社会变迁、民族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