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532篇
劳动科学   110篇
民族学   234篇
人才学   179篇
人口学   238篇
丛书文集   2076篇
理论方法论   529篇
综合类   5943篇
社会学   2004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857篇
  2010年   1036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1040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领域涉及各行各业.但在职业发展上,尤其是在晋升道路上,依然存在较严重的性别歧视,女性常常被隔离在“玻璃天花板”之下.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传统社会观念导致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工作与家庭冲突给女性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压力、家庭和组织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等.应充分发挥女性的比较优势,在外界的支持和女性自身的努力下,冲破玻璃天花板,促进女性职业发展,全面实现女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2.
晚清时期的上海,由于本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加之西方文化对中国古老传统所带来的冲击,在华洋杂居的租界中呈现的繁荣之中包含着深刻的传统与新生、官府与士民的冲突,泛溢到表层,就表现为尖锐的观念论争.其中,以女堂倌案为观察视角凸显出的传统女性转型中社会角色与传统伦理冲突所引发的论争尤其引人瞩目.此案反映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伦理在重构中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3.
智宇晖 《齐鲁学刊》2012,(4):111-114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四言诗的大观,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女性的描写独具特色。在情感和道德的不同领域,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色彩,渗透了作者的女性观,也反映了古代女性角色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14.
愚人节刚过,朋友小聚,七嘴八舌,聊起了愚人节的难忘经历.一位女性朋友说,自己当年曾被两个男生同时追求.愚人节那天,她在家里分别给两人发去短信,说半个小时后在咖啡馆见面.短信发完,她便半躺在沙发上幻想那两人知道上当后的尴尬样子.时间过去一个小时后,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5.
回族的生育决策与两性家庭地位是前人尚未研究过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从回族的生育观、生育决策权、计划生育和生育子女的原因等方面实证地描述了两性的家庭地位。表明回族两性的生育决策权与两性地位已比较平等,妇女地位与女性参与生育决策具有互动的双向作用。女性在生育和计划生育中承担了更多的义务,由此也承担了更多的意外。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家庭地位和妇女的生育地位,还有待技术进步和社会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前提——民族国家建构,其重要性亟待以更合乎逻辑的形态被阐释出来。通过对晚清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得以产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在"民族国家"危机转化而成的"性别"文化危机上,性别文化危机并未构成独立的问题意识,因此女性解放运动必然要与民族国家建构运动相交叉,并以此作为确立自身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也因此形成了主体角色追求上的"女国民"、形态设定上的"群体性"两大特点,构成了与发达国家女性主义不同的价值追求、资源利用与路径设计。中国女性主义的未来发展不能建立在对西方女性主义资源的简单横向移植上,而应该落实在对本土资源批判性的反省与汲取上。  相似文献   
117.
《大公报》是民国时期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报刊,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记录了历史的沉浮,又引领了时代的变化,参与了都市女性文化的创造。本文拟以民国时期《大公报》为研究对象,探寻都市女性对头饰、服饰、脚饰等美的认知,揭示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女性对婚姻家庭的体认,借以考察现实生活中婚姻家庭形态的缓性变迁。考察这些女性走入职场后对自身的反思,所表达的不同诉求。  相似文献   
118.
1905年对美争约风潮中的女子演说运动,加入了建构晚清女性的性别群体新认同的进程之中:应时事而起的晚清女性演说运动,其语言学习和挪用了其时的政论修辞及概念,女性通过演说议政,建构了自我的国民身份;借抵御外侮的运动,女性以演说为结成团体的动员,以国民团体一员的身份加入新的公共社会之中。由此,晚清女性构建了其家族亲缘外的新的身份认同:议政的女国民团体之一员。追溯女性以演说形式发声的因由,可发现晚清新学中的女学堂教育提供了条件:女学以演说训练为其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设计了完整的演说课程以及提供校园作为训练空间。此时的女子演说走出闺门的限度到校园、讲堂、私宅的封闭空间内面对同性呼告为止,为五四后辈们走上街头的呼告做了准备。不过,通过文字、图像史料发现,隔绝异性的活动使男性只能臆想女子演说的情貌,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多情善感的刻板印象,也因此加入对新女界面貌的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19.
陈染凭借个体生命的体验,对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残缺"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在她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个个因生命"残缺"而孤独、幽闭、叛逆的女性形象.这种生命"残缺"意识与女性意识、孤独意识紧密相连,她试图通过女性写作实现女性自我的确认,在孤独之中追寻灵魂的完整,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虽然,她的小说因为性别的强调而突出了孤独,丧失了完整的生活空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女性生命"残缺"的执著抒写,使她实现了对"残缺"的认同与自我的承担,实现了女性灵魂的飞翔.她笔下的"残缺"也因此化作一种苍凉、旷远、永恒的美.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女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研究揭示女性生活质量的内涵,利用第二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有关数据分别从个人健康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生活质量和家庭婚姻生活质量三个方面描述女性生活质量,并提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传统性别文化。因此,性别平等问题的探讨和现代性别文化的建构有助于提升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