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00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书法     
懒钓银鳞不种花,唐音韵伴生涯;诗词一世结知己,笑对他人贬与夸。  相似文献   
112.
诗派理论力求于唐诗美学特征之外创新求变,“骨重神寒”说因此成为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这一理论源于《诗经》政治诗学的传统,又融合屈骚兀傲坚洁的生命诗情,释家的幽深坚洁和道家的见独、丧我的大道体悟,透视出中国人文精神的政治智慧和生命关怀。其特征在于融道德意识、历史经验、诗书教养与诗歌情意美感于一炉,实际上已超出了传统诗学辞章文艺学的范围,而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关照和思想内容的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113.
114.
依智高反宋斗争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依智高幼年的不幸遭遇、依智高举事以后开仓济贫的仗义行为、各族人民积极支持和参加依智高领导的斗争、依智高在群众密切配合支援下取得的辉煌战果等方面,阐明了依智高反不是企图建立独立的小王国,搞分裂割据,而是一次横扫两广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15.
116.
孔见 《中华魂》2017,(4):64-65
朝立国后,就存在诸多问题,腐败越来越严重。为消除这种现象,神宗和王安石实行变法。变法虽然是从维持王朝的统治出发,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而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但对人民群众来说,多少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变法曾经取得不少成就。由于反对更加激烈,神宗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17.
四六是骈文在代进一步定型化后所获得的专称。它应用广泛,更是科举应试的通用文体,其矜尚用事、典赡精工的特点对类书提出了强烈的吁求。而类书在提供临文之需的同时,也不免使四六走上程式化的道路,逐渐丧失活力,沦为“类书外编”。  相似文献   
118.
从1917年唐宋诗之争看南社与晚清民初宋诗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萌芽 《兰州学刊》2007,(3):136-139,142
文章详细梳理了发生于1917年左右的南社内部的唐诗之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南社与近代诗派的关系.所谓晚清民初诗派,文章中指出现于清代光绪中叶、活跃于宣统及民国年间的宗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郑孝胥、陈衍等人.文章认为,南社内部的唐诗之争的根本原因是清末民初诗派的巨大影响.而胡适等新文学因素的介入是矛盾得以激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9.
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发展长河中承上启下、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代“点茶法”在中华茶饮文化中独树一帜;代茶制利于军备并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茶道文化促成了中华茶文化重教崇德传统;代全面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文学艺术珍宝,成就了中国茶器具文化的美学高峰,创造了茶文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的奇迹。当今,我们应吸收茶文化中的精华,传承其优秀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为当代发展所用,挖掘和创新茶文化“和”韵,以茶和天下的胸襟,助推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扩大对外开放;挖掘和创新茶文化“德”韵,弘扬中华茶道文化和传统美德;挖掘和创新茶文化“雅”韵,共筑文化供给侧精品化和大众化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挖掘和创新茶文化“新”韵,鼓励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创造。  相似文献   
120.
孝子图是墓壁画中的主流题材之一,从图像的媒介比较视野来看,还有一些讨论空间:首先,从媒介本体来说,壁画媒介在墓葬建筑与题材功能层面更为突出,同时,与砖雕媒介之间存在相互配合的情形。其次,从遗存分布看,河南地区的孝子图遗存墓以壁画媒介为主导,大致可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呈现出渐次展开的影响力。最后,砖雕媒介在河南以外的其他区域具有主导性,可见媒介本体的增殖、消解与否和区域认知、传播程度、历时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