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41.
前期朱熹所上《戊申封事》,是一道洋洋万余字的万言书。它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认为当时统治形势极糟,其原因完全是孝宗"心不正"、"私心",而颁布的种种措施又相继出现失误造成的。万言书还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并证成其说。全文有似于一篇批评、否定孝宗27年统治的现代专题论文。值得赞许的是,孝宗收到此万言书后竟连夜读完,不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从第二天起接连超升朱熹官职,表现了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罕见的度量与修养。  相似文献   
542.
我国西晋时弥勒信仰就已开始流行。在敦煌石窟中,根据弥勒上生、下生经绘制的弥勒经变画,自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西夏。同隋窟的上生经变、初盛唐以后上下同壁绘制的大幅经变相比,西夏的弥勒经变无论在内容的繁简上,还是在艺术风格的多样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发展和创造。特别是文殊山万佛洞绘制的弥勒上生经变,敦煌学专家认为,其界画成就可以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追根溯源,西夏出现弥勒经变画的原因,除了绘画体裁和内容的传统延续外,也与统治阶级对弥勒信仰的大力提倡和宣传密不可分,但更为重要的是,西夏建国前后,长期执行的战争政策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人民的衣食温饱、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得不到基本保障,因而对弥勒经所描绘的兜率天宫与弥勒净土的种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相似文献   
543.
近代诗派中坚人物何绍基的山水诗不仅代表了他诗作的最高水准,而且也是近代诗运动实绩的证明。何氏的山水思悟诗、归隐诗、学艺诗和游闲诗体现了他“雅正”的文化人格和“不俗”的诗学主张。何之山水诗人诗合一,思深情浓,艺法狡狯,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但总体游离于近代山水诗寄寓政治情怀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544.
会要辑稿》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迄今为止几乎还无人从研究的角度进行发掘 ,文中将史实和语言的研究相结合 ,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这部巨著 ,文中仅有的一些例子已足以证明它的价值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45.
离婚:10年之后,我一无所有 当爱已成往事 好像是3年前,我从报纸上看到李宗盛和林忆莲分手的消息,难过莫名。有种为他们流泪的冲动。我对一个朋友说:“他们曾经那么相爱,那么多动人的歌都是李宗盛为林忆莲写的,连他们也分手了,爱情这东西真没意思。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相似文献   
546.
物理即事物的内在属性或逻辑,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另一种事物的界限和本质特征。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物理认知主要有三种基本情形:一、不叛物理——文学虽然允许虚构、夸张,但不能违背事物的道理、生活的真实,咏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他物不可替代和置换之。二、无理而妙——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或渲染氛围、突出主题,并不泥于现实生活之理;或明知无理,故意为之,从而达到具有强烈审美冲击力的艺术效果。三、辩证物理——有些物理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清晰界限,而是处于亦此亦彼的界限过渡模糊状态,只有辩证地认知才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547.
历史上某一地区的精英群体与杰出人才,往往是在国家民族的整体文化重心推移的强势辐射与该地域文化发展的上升形成合力的情况下涌现的。本文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论述了、明时代潮州的“前后七贤”正是在我国代以降,整体思想文化重心南移而偏于东南一隅的潮人文化则历经长期的文化交融与变革,步入发展的高峰期这样的思想文化氛围之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548.
清初诗坛与诗学趋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价值功能的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主张诗歌的怨刺功能,明显具有抗清、经世的意图,二是主张"温柔敦厚"、"主文而谲谏"的儒家诗学的审美原则的复归,诉求安定与巩固统治现状之目的.清初诗学还对"七子"、"公安""竟陵"诗学等重新审视与反思,由"拟古"之风注重诗歌的高格逸调,而走向现实,重"情"的抒发,再而趋于"神韵"说;伴随着这一进程,诗学便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549.
辽"澶渊之盟"签订以后,不仅为辽人民提供了l00多年和平相处的局面,也对金和战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澶渊之盟"的"求和"精神被徽宗、钦宗和高宗视为处理金关系的典范,但在如何实现"和平"的问题上,朝君臣们则认识不一,一些大臣主张仿效"澶渊之盟""胜而后和"的精神,坚持抗战,以战促和.高宗等人则从消极方面吸取"澶渊之盟"的经验,不惜屈己求和,终于在"胜而后和"的情况下,与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应该说,"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十分深远,但徽宗、钦宗、高宗等君臣从消极方面去吸取"澶渊之盟"的经验和教训,是不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550.
细翻宋版书     
王丽利 《社区》2008,(23):13-13
我国的版书,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早在明清时期,版书就是藏书家竞相搜求的宝贝了。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版书,在他的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可见当时版书流传不多,藏书家已不是单纯地把它作为传播知识、交流文化的读物,而是作为珍贵的艺术品和罕见的历史文物来收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