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托尼·莫里森对空间的社会性具有深刻的理解.她的《宠儿》呈现了美国19世纪的种族现实、种族奴役、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其种族问题实质上是空间问题.以列斐伏尔的“空间论”解读《宠儿》可以将小说中的种族关系和空间关系架构起来,并将黑人群体的建构之旅以空间视角进行再现:白人通过书写的种族空间表征对黑人进行空间规训,内化黑人的意识形态,造成黑人群体的意识麻痹;黑人则选择边缘,以表征空间为主要途径进行背离白人空间表征规训的空间实践,进行空间织造.最终,黑人群体的建构过程在空间实践与表征中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2.
莫里森的三重"他者"身份,使得她的叙事在正式场合"难以言说"。在《宠儿》文本中,作家在八个"文化代码"中巧妙地植入"双重声音叙事结构",于是,黑人、白人读者通过对代码的破译,都从其中解读出自己期待的"文化信息"。在白人、黑人读者的阅读和评论中,《宠儿》里的沉默得到不断的"言说"。就这样,莫里森巧妙地在《宠儿》文本中开拓了种族"言说"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3.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美国后现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托妮.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视角、时序颠倒、文学的拼贴、戏仿和反讽等表现手法,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颠覆了西方的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4.
宠儿》是20世纪60-70年代黑人作家探讨民族心理重建的背景下,托妮·莫里森尝试诗化现实主义的力作,通过对融合其中的隐喻象征性、抒情咏叹调、流动性视点等诗化技巧的分析,可以发现莫里森对黑人主题的诗性领悟。  相似文献   
135.
宠儿》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也是她的巅峰之作。本文主要探讨了《宠儿》所展现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36.
137.
目前的研究往往关注于《宠儿》与希腊悲剧《美狄亚》及《圣经》的互文,而该作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互文,却鲜有人论及。本文认为《宠儿》借用了《奥德赛》的"回家"模式,在主题、情节上都与《奥德赛》存在着互文关系,为对该作品尤其是对女主人公赛丝人物形象的互文性解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宠儿》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莫里森利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回家"模式与悲剧《美狄亚》的巧妙拼接,将"杀婴情节"放在多个文本的互文语境中观照,使作品成功地走出了敏感主题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8.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揭示了奴隶制的邪恶及其无穷胎害.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为多视角内聚焦,其言语策略为隐喻、口语化和比喻字面化.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揭示其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